本文目录一览:
- 1、JVM线程的栈在64位Linux操作系统上的默认大小是多少
- 2、6个重要的JVM性能参数
- 3、如何设置jvm的大小?jvm的大小收到哪些因素限制,例如系统可用虚拟内存
- 4、JVM 三大性能调优参数-Xms -Xmx -Xss
- 5、如何设置JVM参数
- 6、JVM常用参数
JVM线程的栈在64位Linux操作系统上的默认大小是多少
不显式设置-Xss或-XX:ThreadStackSize时,在Linux x64上ThreadStackSize的默认值就是1024KB,给Java线程创建栈会用这个参数指定的大小。这是前一块代码的意思。
如果把-Xss或者-XX:ThreadStackSize设为0,就是使用“系统默认值”。而在Linux x64上HotSpot VM给Java栈定义的“系统默认”大小也是1MB。
所以这个条件下普通Java线程的默认栈大小怎样都是1MB。
6个重要的JVM性能参数
围绕垃圾收集和内存,您可以将600多个参数传递给 JVM 。如果包括其他方面,则JVM参数总数将很容易超过1000+。任何人都无法消化和理解太多的论据。在本文中,重点介绍了七个重要的 JVM 参数,在 Java性能测试 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Xmx 可能是最重要的 JVM 参数。 -Xmx 定义要分配给应用程序的最大堆大小。。您可以这样定义应用程序的堆大小: -Xmx2g 。
堆大小在影响应用性能和所需物理硬件需求。这带来了一个问题,我的应用程序正确的堆大小是多少?我应该为应用程序分配大堆大小还是小堆大小?答案是:取决于需求和预算。
将 -Xms 和 -Xmx 设置为相同值的会提高JVM性能
元空间是将存储 JVM 的元数据定义(例如类定义,方法定义)的区域。默认情况下,可用于存储此元数据信息的内存量是无限的(即受您的容器或计算机的RAM大小的限制)。您需要使用 -XX:MaxMetaspaceSize 参数来指定可用于存储元数据信息的内存量的上限。
-XX:MaxMetaspaceSize=256m
OpenJDK中有7种不同的GC算法:
如果您未明确指定GC算法,那么JVM将选择默认算法。在Java 8之前, Parallel GC 是默认的GC算法。从Java 9开始, G1 GC 是默认的GC算法。
GC算法的选择对于确定应用程序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正在使用Z GC算法观察到出色的性能结果。如果使用 JVM 11+ ,则可以考虑使用 Z GC 算法(即 -XX:+ UseZGC )。
下表总结了激活每种垃圾收集算法所需传递的JVM参数。
垃圾收集日志包含有关垃圾收集事件,回收的内存,暂停时间段等信息,可以通过传递以下JVM参数来启用垃圾收集日志:
从JDK 1到JDK 8: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DateStamps -Xloggc:{file-path}
从JDK 9及更高版本开始:
-Xlog:gc*:file={file-path}
Demo:
通常,GC日志用于调整垃圾回收性能。但是,GC日志包含重要的微观指标。这些指标可用于预测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和性能特征。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一种这样的标尺:GC吞吐量。GC吞吐量是您的应用程序在处理客户交易中花费的时间与它在处理GC活动中花费的时间之比。假设您的应用程序的GC吞吐量为98%,则意味着应用程序将其98%的时间用于处理客户活动,其余2%用于GC活动。
现在,让我们看一个健康的JVM的堆使用情况图:
您会看到一个完美的锯齿图案。您会注意到,当运行Full GC(红色三角形)时,内存利用率将一直下降到最低。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有问题的JVM的堆使用情况图:
您可以注意到,在图表的右端,即使GC反复运行,内存利用率也没有下降。这是一个典型的内存泄漏迹象,表明该应用程序正在存在某种内存问题。
如果您仔细观察一下该图,您会发现重复的完整GC开始在上午8点左右开始。但是,该应用程序仅在上午8:45左右开始获取OutOfMemoryError。到上午8点,该应用程序的GC吞吐量约为99%。但是,在上午8点之后,GC吞吐量开始下降到60%。因为当重复的GC运行时,该应用程序将不会处理任何客户交易,而只会进行GC活动。
OutOfMemoryError 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将影响您的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和性能。要诊断 OutOfMemoryError 或任何与内存相关的问题,必须在应用程序开始遇到 OutOfMemoryError 的那一刻或一瞬间捕获堆转储。由于我们不知道何时会抛出 OutOfMemoryError ,因此很难在抛出时左右的正确时间手动捕获堆转储。但是,可以通过传递以下JVM参数来自动化捕获堆转储:
-XX:+ 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和-XX:HeapDumpPath = {HEAP-DUMP-FILE-PATH}
在 -XX:HeapDumpPath 中,需要指定堆转储所在的文件路径。传递这两个JVM参数时,将在抛出 OutOfMemoryError 时自动捕获堆转储并将其写入定义的文件路径。例: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XX:HeapDumpPath=/crashes/my-heap-dump.hprof
一旦捕获了堆转储,就可以使用 HeapHero 和 EclipseMAT 之类的工具来分析堆转储。
每个应用程序将具有数十,数百,数千个线程。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堆栈。在每个线程的堆栈中,存储以下信息:
他们每个都消耗内存。如果它们的使用量超出某个限制,则会引发 StackOverflowError 。可以通过传递-Xss参数来增加线程的堆栈大小限制。例:
-Xss256k
如果将此 -Xss 值设置为一个很大的数字,则内存将被阻塞并浪费。假设您将 -Xss 值指定为 2mb ,而只需要 256kb ,那么您将浪费大量的内存。
假设您的应用程序有500个进程,然后 -Xss 值为 2Mb ,则您的线程将消耗 1000Mb 的内存。另一方面,如果您仅将 -Xss 分配为 256kb ,那么您的线程将仅消耗 125Mb 的内存。每个JVM将节省 875Mb 内存。
注意:线程是在堆(即 -Xmx )之外创建的,因此这 1000Mb 将是您已经分配的-Xmx值的补充。
现代应用程序使用多种协议(即SOAP,REST,HTTP,HTTPS,JDBC,RMI)与远程应用程序连接。有时远程应用程序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出响应,有时它可能根本不响应。
如果没有正确的超时设置,并且远程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不够快,则您的应用程序线程/资源将被卡住。远程应用程序无响应可能会影响您的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它可以使您的应用程序停止磨削。为了保护应用程序的高可用性,应配置适当的超时设置。
您可以在JVM级别传递这两个强大的超时网络属性,这些属性可以全局适用于所有使用 java.net.URLConnection 的协议处理程序:
sun.net.client.defaultConnectTimeout :指定建立到主机的连接的超时(以毫秒为单位)。例如,对于HTTP连接,它是与HTTP服务器建立连接时的超时。当建立与资源的连接时, sun.net.client.defaultReadTimeout 指定从输入流读取时的超时(以毫秒为单位)。
例如,如果您要将这些属性设置为2秒:
注意,默认情况下,这两个属性的值为-1,这表示未设置超时。
如何设置jvm的大小?jvm的大小收到哪些因素限制,例如系统可用虚拟内存
以下配置主要针对分代垃圾回收算法而言。
堆大小设置
年轻代的设置很关键
JVM中最大堆大小有三方面限制:相关操作系统的数据模型(32-bt还是64-bit)限制;系统的可用虚拟内存限制;系统的可用物理内存限制。32位系统下,一般限制在1.5G~2G;64为操作系统对内存无限制。在Windows Server 2003 系统,3.5G物理内存,JDK5.0下测试,最大可设置为1478m。
典型设置:
java -Xmx3550m -Xms3550m -Xmn2g –Xss128k
-Xmx3550m:设置JVM最大可用内存为3550M。
-Xms3550m:设置JVM促使内存为3550m。此值可以设置与-Xmx相同,以避免每次垃圾回收完成后JVM重新分配内存。
-Xmn2g:设置年轻代大小为2G。整个堆大小=年轻代大小 + 年老代大小 + 持久代大小。持久代一般固定大小为64m,所以增大年轻代后,将会减小年老代大小。此值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Sun官方推荐配置为整个堆的3/8。
-Xss128k:设置每个线程的堆栈大小。JDK5.0以后每个线程堆栈大小为1M,以前每个线程堆栈大小为256K。更具应用的线程所需内存大小进行调整。在相同物理内存下,减小这个值能生成更多的线程。但是操作系统对一个进程内的线程数还是有限制的,不能无限生成,经验值在3000~5000左右。
原文地址:
JVM 三大性能调优参数-Xms -Xmx -Xss
-Xss规定了每个线程堆栈的大小。一般情况下256K是足够了。影响了此进程中并发线程数大小。
-Xms初始的Heap的大小。
-Xmx最大Heap的大小。
在很多情况下,-Xms和-Xmx设置成一样的。这么设置,是因为当Heap不够用时,会发生内存抖动,影响程序运行稳定性。
本文链接:
如何设置JVM参数
设置eclipse jvm参数
打开Eclipse 或者 MyEclipse
打开 Windows - Preferences - Java - Installed JREs
选中你所使用的 JDK,然后点击 Edit,会出现如下图:
在 Default VM Arguments输入框内输入: -Xms512m -Xmx512m
解释:
-Xms是设置java虚拟机的最小分配内存;-Xmx则是最大分配内存;512m为内存空间
一般-Xmx设置为你电脑物理内存的1/4,而把-Xms和 -Xmx设置为一样,
其实你可以设置得更大一些,只要系统能分配足够的内存就可以了,如果设置过大系统会提示你的。
JVM常用参数
-Xmx4g 初始堆大小 4g
-Xms4g 最大堆大小4g
-Xmn512m 年轻代大小(1.4or lator)整个JVM内存大小=年轻代大小 + 年老代大小 + 持久代大小。持久代一般固定大小为64m,所以增大年轻代后,将会减小年老代大小。此值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Sun官方推荐配置为整个堆的3/8
-XX:MetaspaceSize=256m 设置元空间初始大小为256m
-XX:MaxMetaspaceSize=512m 设置元空间最大可分配大小512m
-Xss256k 每个线程的堆栈大小256k
-XX:+ExplicitGCInvokesConcurrent 降低每次Full GC的时间,其实就是启用多线程去执行
-XX:+UseConcMarkSweepGC 启用CMS做为垃圾收集
-XX:+UseCMSInitiatingOccupancyOnly 只有开启了这个参数,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这个参数才会生效
-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70 CMS垃圾收集器,当老年代达到70%时,触发CMS垃圾回收。
-XX:ParallelGCThreads=4 选项指定在默认垃圾收集器的并行操作期间使用的线程数为4
-XX:-UseBiasedLocking 关闭用户偏向锁
-XX:AutoBoxCacheMax=20000 参数是设置Integer缓存上限的参数,在VM初始化期间java.lang.Integer.IntegerCache.high属性可以被设置和保存在私有的系统属性sun.misc.VM class中。理论上讲,当系统需要频繁使用Integer时,或者说堆内存中存在大量的Integer对象时,可以考虑提高Integer缓存上限,避免JVM重复创造对象,提高内存的使用率,减少GC的频率,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XX:MaxTenuringThreshold=6 设置的是年龄阈值,默认15(对象被复制的次数),这里设置成了6次
-XX:+PrintGCApplicationStoppedTime 打印垃圾收集时 , 系统的停顿时间
-XX:+PrintGCDateStamps 打印CG发生的时间戳
-XX:+PrintGCDetails 来打印详细的GC日志来查看
-XX:+PrintCodeCache 会打印Code Cache区的使用情况。
-Xloggc:/dev/shm/gc.log 指定gc的log日志所在位置/dev/shm/gc.log
-XX:+UseGCLogFileRotation 打开或关闭GC日志滚动记录功能,要求必须设置 -Xloggc参数
-XX:NumberOfGCLogFiles=2 设置滚动日志文件的个数,必须大于1
日志文件命名策略是,filename.0, filename.1, ..., filename.n-1,其中n是该参数的值
-XX:GCLogFileSize=10m 设置滚动日志文件的大小,必须大于8k
当前写日志文件大小超过该参数值时,日志将写入下一个文件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表示当JVM发生OOM时,自动生成DUMP文件。
-XX:HeapDumpPath=/root/logs/ 发生了 内存溢出错误 dump路径为root/logs/ (一般与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参数一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