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今日说法 里的案例
- 2、广东摧毁盗刷微信支付的犯罪团伙是怎么回事?
- 3、“熊猫烧香”病毒是怎么回事?求他的详细资料
- 4、温州破获目前全国最大的网络敲诈案,嫌疑人是怎么诈骗的?
- 5、破获木马病毒案介绍
- 6、利用木马病毒盗取信息的诈骗是怎样实现的?
今日说法 里的案例
这里是今日说法网站你去找每期节目都有文字资料
[今日说法]本期话题:QQ大盗(上)(2007年1月29日)
--------------------------------------------------------------------------------
央视国际 2007年02月06日 15:49 来源:
大量的QQ号码被盗
被盗情况非常蹊跷
虚幻的网络世界中
警方触摸到伸出的黑手
千里之外的抓捕即将展开
深圳市警方破获了一个盗窃QQ号码的犯罪团伙,该团伙通过贩卖盗窃来的QQ号码,非法获利六七十万元。
深圳的小王最近很郁闷,因为他使用了6年之久的QQ号码被人盗走了。那天小王像往常一样使用QQ号和朋友聊天,这时候一个陌生的号码把他加为好友,开始跟他说话。对方说小王的QQ号码不错,想要走,但小王没有同意。小王说,他的号码是个让他很得意的号码,6个数字,是个吉祥号,比较难得。他觉得对方的要求非常无礼,莫名其妙。而更加莫名其妙的是,在他拒绝对方之后,小王发现自己的号码再也上不了网了,怎么努力也没有用,他知道是对方做了手脚。
从那时开始小王就丢失了这个号码,网上联系的100多位好友大部分就失掉了联系,无形损失非常之大。而在武汉,跟小王一样经历的还有一个小李。小李的QQ号码被盗情况和小王还不一样,因为5年来小李主要用自己的号码打游戏,他在这个号码中积攒了大量价值不菲的装备,少说也值几千块人民币,丢失了号码对小李来说损失惨重。小李为他那些被盗的无价之宝痛不欲生,这一点不玩网络游戏的人可能很难体会。
如果说小王小李丢的仅仅是一个QQ号码丢的仅仅是一些和朋友联络的手段,丢的仅仅是一些游戏当中的虚拟装备和他们的娱乐体验的话,那么广西的一位许先生在他的QQ号码丢掉之后,损失的可就是真金白银了。
2006年4月,广西的许先生发现自己的号码自己不能使用了,他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成了一个莫名其妙欠人几万元人民币的冤大头。原来盗走号码的人用许先生的号码上网和许先生的朋友们联系,以有紧急情况为由向大伙借钱,一人五六百。许先生的大多数朋友和许先生关系很好,看到许先生的号码没有任何怀疑就慷慨解囊。几个月后,许先生面对几十个向他要账的朋友百口莫辩。
许先生把自己的遭遇投诉到了设在深圳市的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因为QQ号码是这家公司推出的产品,他们负责全国这种号码的管理。据腾讯公司统计,从2006年年初投诉号码丢失造成损失的事情开始大规模出现,这是腾讯公司1999年推出QQ这种产品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因为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在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为了保护用户的利益,腾讯公司调动科技力量下大力气连续推出了多种应对措施。
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从2006年2月份开始,每天有两万人向他们投诉自己的号码被盗。这种情况到了4月份,达到了每天5万人的投诉量,而最极端的时候公司的70部客服电话都被打爆了也无法应付纷至沓来的投诉。腾讯公司这个时候也很纳闷,究竟是谁在幕后动了手脚?而且有这么大的本事,短短时间内能够偷盗这么多网上QQ产品?想来想去觉得不对劲,腾讯公司选择了报案。
但是接到报案的深圳警方却开始犯难了,丢了东西是不假,但是这是在网络上丢的啊。因为丢失的是网络上的号码而不是真实的财产,按照现行法律警方是无法立案侦查的,但是大量的QQ号码被盗已经给腾讯公司和它的用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案又不能不立。经过几次专家论证会后,深圳警方做出了决定,将此案立为了盗窃案。
立案之后警方第一步就要锁定谁是幕后黑手。按照正常的侦破逻辑,应该从被盗的用户查起。由于盗窃发生在网上,被盗者几乎无法给警方提供有用的情况,警方曾经打算从数十万报失的号码上查找线索,但是他们很快也放弃了,因为此时QQ号码被盗的状况已经不允许警方按部就班的开展侦破工作了。盗窃分子每天最多可以盗窃20万QQ号码,而腾讯公司的活跃号码有两个亿,这样一来,活跃号码可能三年之内就会被偷一遍。
在这个特殊的案件中,警方发现常规手段行不通。破这样的案子对于警方来讲确实是一个挑战,想来想去警方想到了一条线索,这些人偷QQ号码一定会拿去卖,所以从销售环节入手调查也许能够有所突破。于是警方开始集中全力侦查销赃环节,很快他们就有了发现。警方发现在吉林长春有几个人,在网络上贩卖大量QQ号码及其附属产品,警方马上奔赴长春进行秘密调查。
警方调查得知贩卖QQ号码的地点是一个大网吧,总共有数百台电脑,骨干成员大概有三四十人左右。至2006年7月,深圳警方已经掌握详实证据并圈定了辽宁鞍山、吉林、长春两省三地相关联的一个盗窃QQ号码的犯罪团伙。抓捕工作准备就绪后,深圳警方联合两个省市的警力一举摧毁了分设三地的网络盗窃据点,抓获犯罪嫌疑人55人,缴获各类用于盗窃的电脑70多部。
由于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网络盗窃案件,2006年11月深圳警方召开了此案的新闻发布会。本案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多数是未成年人,在抓捕当晚,警方将其中情节较轻的交由当地的公安机关进行处理,11个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被带回了深圳。21岁的金某是该团伙专司盗窃的头号犯罪嫌疑人。20岁的于某是该团伙内主要负责销赃的骨干。
经过警方调查,这起最大规模的盗窃QQ号码的案件金某和于某是团伙的两大负责人,他们分工明确,合作了一年多,非法获利六七十万元。目前这起涉及几个省市,抓捕人数多达70余名的案件已经经入司法程序。
主持人:刚才看了这个案子我觉得挺新鲜的,在网上偷别人的QQ号,可能很多观众没上过网不知道QQ是什么,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刘德良:QQ号码首先是作为一种网络上的通讯工具,这种代码申请的时候是与特定的主体联系在一起,在特定的群体范围内交往的时候,久而久之这个代码就和特定的主体的身份联系在一起,类似你在网上一个身份证。这样一来,它实际上就成为一种个人信息。在某种意义上讲,随着现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提高,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具有商业价值,所以QQ号码有两种功能,一个是通讯工具的代码,二它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个人信息。
主持人:在本案当中,刚才小李主要是用他的QQ(号码)在网上打游戏,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他积累了大量的(虚拟)装备,这些(虚拟)装备在现实生社会当中确实是可以拿来卖钱,也就是说这些QQ号衍生出来很多网上的权利是有财产价值的。那么关于QQ号码这里边的游戏币和这个虚拟装备是不是财产呢?
刘德良:大家存在有认识上的分歧,对于这个QQ(游戏)币的认识有人说它是虚拟的,虚拟的东西就没有价值。大家玩游戏的时候QQ(游戏)币一般来讲是可以用人民币进行兑换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它可以直接现行的货币兑换,因此应该具有财产价值。对于虚拟装备来看,这个市场上有大量的买卖行为,你可以通过买卖虚拟装备获得利益,因此它也应当是财产。
主持人:以前曾经发生的案件当中,有的人说盗窃QQ号码不属于盗窃,因为《刑法》上来讲盗窃的对象是财产,这种观点就认为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虚拟装备 QQ号码和游戏币并不是法律规定的财产。
刘德良:这种观点认为QQ号码是一种通讯工具,你盗窃了别人的QQ号码就妨碍了别人的通信自由,所以就认定为这个案件应该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我个人认为《刑法》第92条虽然没有明确规定QQ号码游戏币和虚拟装备是财产,但是因为从司法实践上来看,从全国人大常委会里有关的解释和最高法院的这个司法解释来看,像电信号码这一类的资源也应当算作刑法意义上的财产,因此我认为可以构成《刑法》当中的盗窃罪。
主持人:其实刚才我们在探讨的问题也是这些年来我们国家法律不断努力在解决的问题,那就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很多虚拟概念如何与我们的法律概念相对应,但是最终案件如何定性还得依靠法院。不过我们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大的团伙当中还有这么多的未成年人,他们是怎么想到用这样的办法来谋取非法利益,又是如何纠结起来的?在明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将为您讲述这背后的故事。
[今日说法]本期话题:QQ大盗(下)(2007年1月30日)
--------------------------------------------------------------------------------
央视国际 2007年02月06日 15:52 来源:
一群青年 每天盗得几十万QQ号码
全国销售
这是怎样的生意
其中又有怎样的利润
深圳警方联合辽宁吉林两省警力成功破获迄今为止最大的网络盗窃QQ号码案件,团伙的主要成员都是未成年人。他们是如何将大量QQ号码偷走并顺利卖掉的呢?
2006年7月至11月,深圳警方联合辽宁吉林两省警力成功破获迄今为止最大的网络盗窃QQ号码案件,目前检查机关已经批捕11名犯罪嫌疑人,也体现了我们要保护这种网络上网民的合法权益的信心。像这样一个大部分是由未成年人组成的团伙,是怎么把一个专业公司生产出来的高科技产品,每天数以万计地从网上给偷走,然后拿去卖掉?这样一个团伙的成员他们到底又在想些什么呢?
被批捕的这十几名疑犯平均年龄只有21岁,其中金某是该团伙中专司盗窃的头号犯罪嫌疑人。金某交代,2005年初,他看到在网上有很多人在购买腾讯公司推出的QQ号码,于是以开网吧作为掩护,雇用了十几名青年每天专门盗窃QQ号码。金某说,他们把木马病毒配置好了之后放在网站上,如果有人浏览这个网站,他的QQ账号的信息就会被自动发送到一个指定的服务器上。
其实金某等人的偷盗手法只有两个步骤,首先他们查找各种网站上的漏洞,然后将木马病毒通过这些漏洞挂在这个网站上,只要使用QQ号码的人登陆了已经被挂上病毒的网站,登陆者的QQ号码和密码就会自动发送到金某的邮箱里,这样盗窃也就完成了。为了大规模的实施盗窃,金某一开始就投入了70多部电脑,刚过了半年就赚回了本钱。
李某是被批捕的犯罪嫌疑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个,高中没毕业就到金某这来打工,他是团伙内公认盗窃技术最好的人。最多的时候,他一个人一天就盗窃一万个QQ号码。采访中李某告诉我们,其实他和身边的人都知道盗窃QQ号码肯定不是好事,但是他们还是禁不住既能上网玩又能赚到钱这样的双重诱惑。
凭借王某李某等得力干将,金某盗窃团伙每天能够到手十几万个QQ号码,他们将这些号码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吉林长春的于某,于某负责在全国范围内销赃。于某和金某一个卖一个偷,分工明确,身份上稍有不同的是金某等人是专司盗窃,而于某本身有正当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于某是一个公司的部门经理,年薪10万,因为工作和网络有关他天天上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金某,从此卖QQ号码挣钱成了于某上网捎带做的一件事。
因为工作方便加上占用时间比较少,负责销售的于某每天都能将金某盗窃的QQ号码变成现金,一年时间里两人因此获利近百万元。而在于某之下是分布国内数地的非法销售代理,他们的赚头也很可观。小黄是于某的直接下线,杭州某大学的博士,他是华东地区QQ号码销售的总代理,小黄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就赚了3万多元钱。
在大学小黄的专业是计算机,为了贴补生活费用,在上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小黄在网络上开起了商店,专门买卖QQ号码中的游戏币。QQ游戏币就是在网上玩QQ游戏时可以花的虚拟的钱,它是深圳腾讯公司推出QQ号码时制作的,使用它可以让游戏玩的更加刺激。正常途径取得游戏币是通过腾讯公司来购买,一块钱人民币兑换一万元QQ游戏币。
开始小黄是从出让游戏币的人手中低价收购,多少加点利润再把它倒卖出去,靠这样小打小闹地运作小黄赚出了学费,还在网上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他的买卖是在2005年的2月份开始发生变化的。小黄说,那时他在网络上遇到了几个QQ游戏币交易量很大的用户,而这几个大户就是于某等人。那个时候于某手中每天都有大量金某盗取的号码和游戏币急于出手,他在网络上选择了小黄作为自己销赃的下家。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买卖,小黄喜出望外。从那个时候开始,小黄的买卖真的做大了。顶峰时期他一天可以卖出1亿多游戏币,最少一天也能卖出一千万左右。小黄说,如果在腾讯公司买1000万的游戏币需要1000块钱,而自己只卖到350元。如果一天卖出一亿游戏币,意味着小黄和他的买家在网络之下人民币的交易额要一天达到万元以上,而这其中小黄可以赚到几百元现金。一段时间里,小黄甚至认为自己这是在劳动致富,但是后来他慢慢觉得事情不对了。
有一次小黄问于某这么大量的游戏币从哪里来的,但于某始终讳莫如深。尽管小黄开始心存疑虑,但这时的他已经无法收手。他只是因为内心的不安曾经劝过那些未成年人应该用心学习,不要再花父母的钱买游戏币玩了,但是没人听他的。2006年8月,当深圳的警察找上门来,小黄知道自己已经走的太远了,而当所有参与这个盗窃QQ号码案件的人被千里迢迢带回深圳之后,他们也才意识到原来网络并非虚幻,它只是另一个现实。
案子破了,但是办案民警的心依然无法轻松,因为那些参与到犯罪当中的嫌疑人许多都是未成年人,他们觉得网上盗窃无所谓。一方面司法机关对这些未成年人淡漠的法制观念表示担忧,另一方面他们也注意到利用网络平台作为销赃工具的情况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犯罪形态,而对这种网络平台的有效监管现在是缺乏的。目前,包括金某、于某等十几名犯罪嫌疑人被关押在深圳市南山区看守所,而小黄等分销商还在警方的进一步调查之中。
主持人:他们偷盗的方式是在网上下病毒,把“木马病毒”挂在网页上,谁浏览了(网页)之后自动地就把你的QQ号包括你的密码给他(偷盗者)传了过去。像这种用病毒方式
来盗取他人这种网络信息的手段,是不是有可能会对网络系统造成破坏?会不会又构成其它的法律问题?
刘德良:这种行为是一种实施盗窃的工具或者一种方法手段,如果说他要一旦对网络系统,对通讯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这种情况下,按照我们国家《刑法》的有关规定,他可能会构成利用网络实施计算机传播病毒。
主持人:在本案当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青少年他们在这个团伙当中实际上干的并不是去偷网络号码,他们是卖。他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刘德良: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就是说在他不知道对方卖给他的QQ号码是盗窃来的,那么他不具备(盗窃)犯罪构成要件,因此不应当作为犯罪来看。第二个方面就是如果说他一旦知道对方是盗窃来的,他再进行转卖的话,我认为可以构成《刑法》上的销赃罪。
主持人:我们还看到在这个案子里面有一些网站在做游戏币的交易,QQ号码的交易在自己的网站是公开进行的,作为这些网络管理者他们要不要承担一些监管的责任?难道就能允许这样的交易在自己的网站上随便进行?
刘德良:像本案当中涉及的这种网站,在法律上来讲它是属于为他人利用互联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电子商务提供平台服务的中介服务者,按照我们国家法律规定以及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来看,对于别人利用网络实施的信息交流以及电子商务的行为,负有适当的监管义务。如果本案中的受害人已经告诉这个网站了,说有人在你的网站上买卖QQ号码,你应当进行制止,这种情况下它还不进行监管,我们就认为它没有履行适当的监管义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主持人:有一个调查显示,目前在我们国家网络上面像这种虚拟装备包括游戏币丢失的现实很普遍,而且刚才这些年轻人说我们觉得好像这种行为跟法律挺远的,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智慧,是在用自己的劳动在挣钱,他们觉得好像跟违法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您怎么看待他们这种心态和认识?
刘德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这些虚拟财产的作为一种新鲜的事物,目前的法律并没有明文的对此作出有效的规定,才导致那么很多年轻人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存在认识上的这种误差,认为自己的这些行为不会触犯法律的规定,所以才会听任或者放纵自己的行为。事实上正如我前面所说的,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作为一种平台,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同样应该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
主持人:我们用了两天的时间来关注这起网上偷盗QQ号码的案件,在这个案件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我国法律一些空白的地方,因此我们也希望有关的立法部门能够加强对这一块的研究,尽快地出台相关的法律,同时完善我们的网络监管手段,维护我们的网络安全,也制止这类案件的发生。
广东摧毁盗刷微信支付的犯罪团伙是怎么回事?
新华社广州5月20日电(记者陈寂)记者20日从广东省公安厅获悉,广东警方近日在“安网3号”专案收网行动中,捣毁多个利用传播木马病毒实施网络盗窃的犯罪团伙,成功抓获240余名犯罪嫌疑人。
2016年9月,东莞警方接受害人江某报案称,其电脑中了木马病毒导致支付宝遭盗刷1372元。同时,东莞警方也接到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报案称,多名客户的支付宝账户被盗刷前存在异常登录。
警方分析研判发现,盗刷案背后存在一个利用计算机木马病毒程序实施网络盗窃的特大犯罪团伙。广东省公安厅立即成立专案组对全省非法制作、出售、传授木马病毒程序网络行为和案件线索进行集中梳理核查,并将此案列为“安网3号”专案。
专案组侦查发现,这是一起由陈某、许某伟、桑某等为首、利用制售计算机木马实施网络盗窃的特大犯罪团伙案件。该团伙通过QQ等向受害人发送捆绑木马程序的文件,当受害人点击文件引致木马程序静默运行后,随即对用户屏幕监控、键盘记录、远程控制等方式窃取受害人网络金融账户、游戏账号等密码信息,最终盗刷受害人账户资金或变现交易游戏装备。
同时,相关团伙还利用向受害人手机植入木马程序等手段,拦截手机短信验证码,使其手机弹出伪装成微信重新登录的“钓鱼”界面,引诱受害人输入账号密码,接着再以安全验证为由,弹出支付密码的“钓鱼”界面,诱使受害人输入关键信息。在成功获取受害人微信登陆账号、微信支付的密码以及短信验证码后,犯罪分子对受害人的微信账号进行包括微信转账等一系列操作。
4月24日至5月10日,在公安部的协调指挥下,广东省公安厅开展“安网3号”专案收网行动,针对上述违法犯罪行为实施跨省大规模集群战役,成功抓获以陈某、许某伟、桑某等为首的240余名犯罪嫌疑人,破获案件180余起,查获木马病毒程序130余个,缴获扣押服务器、电脑、手机等涉案物品一批。
警方提醒广东群众,要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点击访问不明网页链接,尤其是不良网站的链接和陌生人通过QQ发送的链接。如果不慎遭受黑客攻击,应及时退出网络金融账号、微信等重要平台并切断网络,避免隐私泄露或金融账户遭盗刷。
“熊猫烧香”病毒是怎么回事?求他的详细资料
熊猫烧香是一种经过多次变种的蠕虫病毒变种,2006年10月16日由25岁的中国湖北武汉新洲区人李俊编写,2007年1月初肆虐网络,它主要透过下载的档案传染。 病毒名称:熊猫烧香 ,Worm.WhBoy.(金山称),Worm.Nimaya. (瑞星称)
病毒别名:尼姆亚,武汉男生,后又化身为“金猪报喜”,国外称“熊猫烧香”
危险级别:★★★★★
病毒类型:蠕虫病毒,能够终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进程。
影响系统:Win 9x/ME、Win 2000/NT、Win XP、Win 2003 、Win Vista
发现时间:2006年10月16日
来源地:中国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关山 该病毒作者是李俊,武汉新洲区人,25岁。据他的家人以及朋友介绍,他在初中时英语和数学成绩都很不错,但还是没能考上高中,中专在娲石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学习的是水泥工艺专业,毕业后曾上过网络技术职业培训班,他朋友讲他是“自学成才,他的大部分电脑技术都是看书自学的”。2004年李俊到北京、广州的网络安全公司求职,但都因学历低的原因遭拒,于是他开始抱着报复社会以及赚钱的目的编写病毒了。他曾在2003年编写了病毒“武汉男生”,2005年他还编写了病毒QQ尾巴,并对“武汉男生”版本更新成为“武汉男生2005”。
此次传播的“熊猫烧香”病毒,作者李俊是先将此病毒在网络中卖给了120余人,每套产品要价500~1000元人民币,每日可以收入8000元左右,最多时一天能赚1万余元人民币,作者李俊因此直接非法获利10万余元。然后由这120余人对此病毒进行改写处理并传播出去的,这120余人的传播造成100多万台计算机感染此病毒,他们将盗取来的网友网络游戏以及QQ帐号进行出售牟利,并使用被病毒感染沦陷的机器组成“僵尸网络”为一些网站带来流量。
2007年2月12日湖北省公安厅12日宣布,根据统一部署,湖北网监在浙江、山东、广西、天津、广东、四川、江西、云南、新疆、河南等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一举侦破了制作传播“熊猫烧香”病毒案,抓获病毒作者李俊。这是中国警方破获的首例计算机病毒大案。其他重要犯罪嫌疑人:雷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王磊(男,22岁,山东威海人)、叶培新(男,21岁,浙江温州人)、张顺(男,23岁,浙江丽水人)、王哲(男,24岁,湖北仙桃人)通过改写、传播“熊猫烧香”等病毒,构建“僵尸网络”,通过盗窃各种游戏账号等方式非法牟利。 这是中国近些年来,发生比较严重的一次蠕虫病毒发作。影响较多公司,造成较大的损失。且对于一些疏于防范的用户来说,该病毒导致较为严重的损失。由于此病毒可以盗取用户名与密码,因此,带有明显的牟利目的。所以,作者才有可能将此病毒当作商品出售,与一般的病毒制作者只是自娱自乐、或显示威力、或炫耀技术有很大的不同。另,制作者李俊在被捕后,在公安的监视下,又在编写解毒软件。
2007年9月24日,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一审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李俊有期徒刑四年、王磊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张顺有期徒刑二年、雷磊有期徒刑一年,并判决李俊、王磊、张顺的违法所得予以追缴
温州破获目前全国最大的网络敲诈案,嫌疑人是怎么诈骗的?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但是也有不法分子盯上了网络,利用网络的虚拟来实施诈骗,专攻男性的弱点。11月6日,浙江温州的警方就破获了这样一起案子。通过网络落料骗取受害人的照片信息,然后实施威胁勒索这种方式进行诈骗。但是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犯罪终究是要被严惩的。
一、伪装成美女添加好友。
苍南县一名男子报案说自己受到了威胁,当时这名男子上网的时候,有人添加自己为好友,该男子就同意了请求,两个人聊的很是愉快。随后对方就提出了裸聊请求,虽然男子并不熟悉这个流程,但是在对方的指导下,还是接受了。本来以为是一个艳遇,但没想到随后剧情就翻转了。
二、美女漏出本来面目。
裸聊之后,对方居然传出了一个男声,对方说已经录下了该男子的视频,要求该男子给钱换自己的视频,不掏钱的话就会让视频流传出去,尤其是会转发给男子的亲戚朋友和家人。这时候男子才追悔莫及,原来来的不是艳遇,而是骗局,可是自己已经上套,只能求助于警方来解决。
三、警方破获诈骗团伙。
警方接到报案之后迅速展开了调查,发现这是一个专业的诈骗团伙,参与人数众多,对于不听话逃跑的人还会关起来殴打威胁,受害人已经高达10万余人,涉案金额也达到数千万元。警方高度重视,抓捕犯罪嫌疑人136名,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的侦办中。其实这种事情也不难理解,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是网络后面的人是真实的,只要自己能够管好自己,不给骗子可乘之机,怎么会落进算不上桃色的桃色陷阱里呢?
破获木马病毒案介绍
去年12月29日消息,常州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破获一起重大手机木马病毒案件,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2名,缴获伪基站、电脑、手机、银行卡等作案工具。下面由我给你做出详细的破获木马病毒案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破获木马病毒案介绍:
(图: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讲解“请帖杀熟”病毒作案过程)
破获木马病毒案介绍:5.5万人中手机木马病毒
据悉,常州警方在收到市民举报内容为:“我给你发一份请帖m.yihuamall.com.cn/时间、地方都在里面,在此恭候光临。”的诈骗短信后,常州网安支队在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的配合下对诈骗短信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犯罪分子在群发诈骗短信后,利用短信中的恶意网址诱导受害人安装手机木马病毒,窃取手机支付验证码,盗取受害人资金,并在手机后台偷发诈骗短信给手机联系人进行自发传播。
(图:常州警方在抓捕现场缴获的作案工具)
由于案情重大,12月6日常州警方立即成立了专案组进行专项侦查,根据侦查获得的线索,专案组转战海南儋州、广东东莞,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王某(男,25岁,海南儋州人),后经审查扩线,于12月10日在湖南岳阳抓获另一名犯罪嫌疑人谢某(男,20岁,湖南娄底人)。经审查,犯罪嫌疑人王某在2015年8月联系谢某编写手机木马程序,王为此支付谢钱款6600余元。后王某通过短信平台和伪基站共群发短信1500条左右,中毒人数超过5.5万,共有110余万个IP(去重后)访问过嫌疑人的木马网址,范围覆盖全国各地。
常州警方侦破此次木马案,有效封堵了病毒利用关系链人传人的恶意快速传播,阻止作案在萌芽状态,对利用短信木马作案的这一类诈骗犯罪有强大的震慑作用。而公安机关与安全企业的深入合作,借助大数据的线索串并,更加精准定位和打击罪犯,避免更多的人群上当受骗和遭受经济损失。
破获木马病毒案介绍: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犯罪分子作案分四步
在发布会现场,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受邀分析了该手机木马病毒案件的技术步骤,并为市民提供了防范此类手机木马病毒案件的 方法 。
破获木马病毒案介绍:据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介绍,犯罪分子作案过程分为四步:
首先,群发诈骗短信。诈骗分子通过短信群发器群发内容为“我给你发一份请帖m.yihuamall.com.cn/时间、地方都在里面,在此恭候光临。”的诈骗短信。
(图:请帖杀熟木马病毒传播过程)
第二步,用户点击恶意网址,安装“请帖杀熟”木马病毒。当用户点击短信中的恶意网址后,会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名为“请帖杀熟”的木马病毒安装包,点击该安装包后,会弹出一条消息“看看你爱人都做了什么事情”,以此诱导用户完成木马病毒的安装。
(图: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分析请帖杀熟木马作案过程)
第三步,木马病毒伪装成GoogleService,群发诈骗短信给手机联系人。安装后,木马病毒会伪装成名为GoogleService的应用,让其看起来像是Android系统应用。接着会在后台群发“我给你发一份请帖m.yihuamall.com.cn/时间、地方都在里面,在此恭候光临。”短信给手机联系人。
由于手机联系人都为熟人,而且看到是朋友发来的请帖,很多人会点击短信中的网址,从而上当受骗。从警方公布的数据看,虽然犯罪嫌疑人王某只发了1500条诈骗短信,中毒人数就超过了5.5万,短信中的恶意网址却有110余万次访问,可见木马病毒传播的高效率。
第四步:诈骗分子通过木马病毒盗取手机支付验证码,盗刷资金。在木马病毒不断通过群发短信传播的同时,诈骗分子根据其事先购买到的手机号、银行账号密码、姓名、身份证号等隐私信息,登录受害人网银、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转账、汇款操作,当受害人手机收到手机支付验证码的时候,木马病毒会立即窃取手机支付验证码,利用该支付验证码,犯罪分子完成对受害人资金的盗刷。
(图:腾讯手机管家查杀“请帖杀熟”病毒)
破获木马病毒案介绍:常州警方联合腾讯手机管家提醒,三招防木马病毒
对于本次常州警方破获的手机木马病毒案,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分析后表示,这类利用“诈骗短信+手机木马病毒”作案的新型案件目前处于高发期,比如,“相册陷阱”“10086积分”“银行积分”等。由于诈骗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让市民很难防范。为此,常州警方与腾讯手机管家联合提醒:
首先,不要点击短信中的任何网址链接。无论是“请帖杀熟”木马病毒,还是之前发现的“相册陷阱”“10086积分”“银行积分”病毒都是依靠短信中内置恶意网址进行传播,因此手机用户千万不要打开短信中的网址链接,即使短信是熟人发来也不要点开。
其次,不要从手机论坛、小的电子市场下载应用。通过应用内置病毒传播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所以下载应用最好选择官方网站,或者腾讯手机管家的“软件管理”进行下载。
再次,安装专业安全软件,拦截诈骗短信、恶意网址。通过腾讯手机管家可以有效的拦截诈骗短信、恶意网址,并可以查杀木马病毒,从而确保手机安全。
利用木马病毒盗取信息的诈骗是怎样实现的?
木马程序属于计算机病毒的一种,但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一般不会进行自我复制,也并不会“刻意”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常会伪装成程序包、压缩文件、图片、视频等形式,通过短信、网页、邮件等渠道引诱用户下载安装。如您打开了此类木马程序,您的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便会被编写木马程序的不法分子所控制,从而造成信息文件被修改或窃取、电子账户资金被盗用等危害。例如,目前有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冒充银行发送短信,短信中的链接其实是一个“钓鱼网站”,而下载的客户端实际上是一个木马病毒。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病毒窃取卡片信息并进行网络购物,同时将发送到客户手机上的短信验证码转移到了自己的手机上,从而完成支付。
为防范上述诈骗行为,保护您的账户资金安全,向您提出以下建议:
1.不法分子能利用“伪基站”冒充任意号码发送短信,因此即使收到中奖、软件推荐等显示为官方号码发送的短信,仍需保持警惕,建议回拨进行确认。
2.木马病毒往往会伪装成其他应用,并通过“钓鱼网站”、短信、图片、邮件、压缩包、聊天软件等方式传播,建议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应用软件等内容。
3.安装防火墙及杀毒软件,定期杀毒并定期更新系统补丁,保护移动终端安全。
4.下载网银支付类应用要到官方网站进行下载。
5.开通短信通知服务,账户发生异常变化后,及时联系银行,封锁账户或挂失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