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天才少年留美成博士,一发现让世界为之而瞩目,到底是什么?
- 2、曾经的中国第一神童,后来怎么样了?
- 3、中国古代公认的3大神童,都是谁?
- 4、中国有没有让人震惊的天才少年?
- 5、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神童?
中国天才少年留美成博士,一发现让世界为之而瞩目,到底是什么?
我国曾经有一个95后的天才少年,他是个留美博士,去了美国之后,他的这一举动让世界各国为之瞩目。
这位天才少年名叫曹原,出生于1996年,成都人。曹原从小就被别人称为天才,他也没有辜负天才这个荣誉称号,11岁的时候就以非常优秀的成绩,得到了深圳一个重点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他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别人7年才能研究完的课程。2010年,14岁的曹原进入中科大少年班,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焦点人物,但是曹原却认为自己的天赋,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他的成绩肯定不止于此,为了获得更高的成就,他在中科大少年班里努力学习,一直名列前茅。上了大学之后,曹原的学习速度依旧没有变慢。很快就完成学业,而且还考入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
离开祖国以后,他在麻省理工大学,认真研究了一段时间,成功获得博士学位。期间,他独自进行科学活动,还发现了石墨烯超导原理,曹原的巨大发现为世界各国节省了上千亿美元的成本。因为这个研究成果,他得到了媒体的大肆报道,在美国的科学界有了一席之地,很多人都觉得特别惊讶,为何曹原如此年轻,就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就?
有专家表示,曹原能获得这么高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天赋确实很好,有着远超常人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学习态度比较认真,一直在努力的进行研究,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无论是谁想要获得成功,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果只是依靠天赋的话,或许能比常人优秀一些,但是绝对没有办法取得历史级的突破。曹原的发展之路,到现在远远没有结束,他未来或许会取得更高的成就,我们拭目以待。
曾经的中国第一神童,后来怎么样了?
2021年2月1日“天才少年”曹原再次以共同一作的身份在Nature上发表论文,这已经是不到25岁的他第五次登上这本顶级学术期刊。
这几年中,每隔一段时间,我们总能在新闻上看到一些关于“神童”的报道,有的是关于神童如何天赋异禀,有的则是关注他们后来的人生发展。
那么,这些曾经活在媒体报道中的神童和天才少年们,后来都过得好吗?
神童,这个词似乎天生带着耀眼的光芒。如果一个人在幼时被老师、长辈形容为神童,那往往意味着他拥有超高的智商、异禀的天赋以及无限的潜力。这也意味着,他从小就要带着外界极高的期望生活、学习。大家总是会对天才的故事多几分好奇,曾经的“中国第一天才少年”宁铂就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媒体报道里的神童。
和大多数神童一样,宁铂的人生也有一个异于常人的开始:2岁半时会背30多首毛主席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已经认识400多个汉字,8岁会开中药药方,9岁能吟诗作赋,不到13岁就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但由于年龄过小没有被中科大录取。同样是在那一年,邓小平发表了一场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口号传遍全国。宁铂父亲的朋友,一名江西冶金学院的教师倪霖在得知了宁铂的情况之后,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写了一封信,推荐了这位天才少年。很快,中科大的两位老师来到江西赣州,找到宁铂,对他进行了文学、数学、中医甚至围棋等方面的全面考察。这位少年完美地通过了所有测试,也幸运地被中科大破格录取,和另外的20名同样天赋异禀的少年大学生一起进入了少年班学习。
13岁的宁铂(左二)进入首届中科大少年班
进入中科大以后,宁铂仍然是 媒体报道的重点,时常出现在各种新闻里。然而频繁的曝光却让宁铂飘了,据一位教过宁铂的老师回忆,一次数学大师张广厚到中科大作报告,其他学生都去找大师签名,只有宁铂无动于衷,因为“他对张广厚不认识他很气愤”。年少时的盛名同样拖累了宁铂的人生,为了证明自己仍然聪明,在选择专业时,他放弃了自己一直感兴趣的天文系,转而选择了“高智商的人才能学习的”物理专业。1982年,宁铂从中科大毕业,和大部分选择考研的同学不同,19岁的他选择了留校任教,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大学老师。很多年后,宁铂才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自己放弃考研的原因:“我当时虚荣心非常强,觉得我就是不出国不考研,也会照样干得很好甚至干得更好。”
宁铂的人生看似顺遂,但神童的光环始终压抑着他真实的自我。1998年5月,宁铂出现在了《实话实说》的《评说“神童”》节目里,身穿蓝衣的他坐在嘉宾席的 最右侧,情绪激动地批判着中国的“神童教育”:“那会害死人的!”“不能拿他们做实验”……
2003年,38岁的宁铂选择出家,很多媒体立即将“‘神童教育’的失败典型”这样的标签贴到宁铂身上;2008年,还俗的宁铂去了一个佛学院教书,还自己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代神童就这样慢慢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里。选择出家的神童并不只有宁铂一个,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同样选择在大学毕业后遁入空门,8年后才下山还俗,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执照,利用自己参悟的佛学来为患者疏导心理问题。
当然,出家的神童毕竟是少数,还有大量曾经名噪一时的天才少年们在长大之后都泯然众人,两届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冠军付云皓就是一个典型。在大众的期待中,作为备受期待的奥数天才,付云皓原本应该在学术界有所建树:2020年以后的菲尔兹奖得主中,至少8位都有过IMO的获奖记录。然而,付云皓在进入北大后,因为物理考试补考后仍未及格,最后只能肄业。没能顺利毕业一事导致付云皓无法正常申请硕士、博士项目,最终他选择了在一所二本师范院校做数学老师。
和出家、泯然众人这样令人唏嘘的结局,有些神童的遭遇则更让人感到悲痛。17岁的徐誉舒曾被父亲徐远侠和周围的长辈认为是一位天才少年:2岁多能认三百多个字,3岁能每天看五六本图画书,4岁就能每天看完一两本文字类书籍。进入中学以后,徐誉舒仍然保持着极其优异的成绩,但同时他的身上开始显现出一些抑郁的初期症状,还有几次在学校里爬上窗台想要跳楼。望子成龙的徐远侠并没有重视这些迹象,徐誉舒的老师曾多次造访徐家,据他所说,“他在家更像在教育局,父亲对他的学习要求严苛,态度固执、粗暴。和同学出去玩,他也被规定20分钟必须回来。”
父亲严厉的教育并没有换来皆大欢喜的结局,2019年11月13日,饱受抑郁症折磨的徐誉舒选择了从教学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只留下痛苦的父母继续寻找他自杀的原因。神童陨落的例子在媒体报道中似乎比比皆是:辽宁神童张炘炀读博多年无法毕业;东方神童魏永康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等原因被大学退学;14岁考上大学的王思涵毕业考试时仅有一门英语及格,遭遇了被退学的处罚。
媒体总是热衷于报道这些神童泯然众人的故事,而曾经将他们捧上神坛的大众,在看到当年光芒四射的天才少年们成年后渐渐走向平庸时,也很愿意再来唏嘘感叹一番。
实际上,和这些陨落的神童相比,一系列受到关注的天才少年里,不乏有一些成功者。宁铂曾经的同学张亚勤在少年班毕业以后继续求学,34岁就成为了微软首席科学家,后来又成为了微软全球副总裁;同样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的郭去疾创始了谷歌中国。
数据同样能够佐证这一点,中科大少年班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截止到2016年,中科大少年班一共培养了3167人,18%-20%左右留在学术界,在国内外做教授的超过250人,还有6位少年班校友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
事实上,在我们回顾这些神童的故事时不难发现,和一路高歌猛进的天才相比,人们总是更加关注“伤仲永”的故事。有意思的是,大家热衷于围观神童陨落的背面,则是媒体和大众对于“神童”的大力追捧,人人都希望看到有新的天才能够横空出世。2017年的“莱阳神童造假”事件就是这样,14岁初中生李向楠宣称自己被麻省理工录取,当地教育局在没有核实真假的情况下就开始大力宣传此事,称他“为莱阳争了光”。然而随着事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李向楠的故事被证实是假新闻,当地教育局的一系列操作也促成了一桩让人啼笑皆非的“神童造假”事件。
大众对于神童的追捧并不难理解,毕竟智力超群的孩子仍然属于少数。相比而言,大家为何热衷于看神童陨落的故事,则更值得玩味。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神童代表的除了自己超乎常人的天赋与智力,更重要的是大众期待这些天赋异禀的人可以运用这种能力来造福社会、推动时代的发展。
中科大在1978年创办的少年班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1974年,物理学家李政道率先提出了在中国开设少年班的想法,以弥补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多方推动下,这一想法在1978年得以实现,虽然公开目的是希望少年班可以“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但实际上是希望更早地挖掘精英人才,以一个小而精的 团体来弥补中国在科学和技术发展上的不足,毕竟鲜少有学校会专门为文科学生设立少年班。很显然,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少年班的学生们占用了比别的学生更多的教育资源,一位少年班的学生周天翼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学校给他们提供的资源会更好一些,不管是宿舍、教学楼还是师资,学校都为他们提供了最优越的资源。这也使得人们对这些神童和天才少年们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以至于当神童们的表现不如预期时,大家就会对其有所嘲讽。
谁该为陨落的神通负责呢?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中国教育中一个很普遍的观念,而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鸡娃大战也让这个起跑线不断提前:从小学到幼儿园,甚至是托儿所和胎教。在大多数人看来,神童就是那一类在起跑时遥遥领先的选手;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在起跑时有优势的人却未必是那些能笑到最后的人。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的教授琼·弗里曼从1974年开始追踪调查了210名天才儿童,他们都曾在数学、美术和音乐等领域展现出过人天赋。有意思的是,在多年的追踪后,弗里曼发现这些孩子中仅有6名孩子取得“通常意义上的成功”。《关于艺术家形象的传说、神话和魔力》一书中也指出,在众多的天才儿童中,后来真正成为艺术家的只是少数,而我们之所以关注这些杰出人物的早年事迹,则是因为读者已经预先认定这些经历是艺术家未来成功的先兆,但事实上却未必要因果关系。
很多研究也已经表明,大部分神童之所以在幼年时期受到大家的关注,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大脑部分神经系统成熟得更早,智力发育早于常人,并不能证明他们真的潜力无限、天赋异禀。所以,在大家唏嘘当年的神童、天才少年时渐渐变得平庸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也仅仅是自然规律罢了。
家庭教育同样对神童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大家都熟知的《伤仲永》,文中的主角方仲永从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最终变成了一个平庸的普通,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父母没有对其进行好的后天教育,让他的才华逐渐荒废。
有意思的是,近年来《伤仲永》的故事已经越来越少;相反,很多神童之所以泯然众人恰好是因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为其施加了太多的压力。弗里曼在调查报告中分析,不少神童最终人生失意的原因在于父母对他们期望过高,给孩子压力很大;有的父母还会让孩子远离同龄伙伴,最终令他们无法享受正常的童年时光。
弗里曼强调,神童其实也是普通人,人们应当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他们,而不是给予不切实际的期待,“童年时代的欢乐和创造力是取得一切伟大成就的基础。”
二十世纪初,美国曾有一位犹太神童威廉·詹姆斯·席德斯横空出世,智商高达300的他是全世界公认智商最高的人,在数学和语言方面也具有惊人的天赋,8岁就通过了MIT的入学测试,11岁入学哈佛。
然而这样一位智商极高的人却拥有极其悲剧的一生,由于父亲有强烈的强迫症,并且依照自己的理论为威廉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从2岁到20岁,威廉都一直生活在父亲的严密管控之下。更可怕的是,由于威廉在1919年发表了一篇关于“自由”的文章,父亲认为他有了精神疾病,强行将他送去了纽约郊外的精神病院,进行了两年左右的治疗。在那之后,威廉也就远离学界,不再 从事和数学相关的研究,终其一生也没有取得任何可以与他的惊人智商相匹配的成就。
这一情况在中国的神童教育里同样屡见不鲜,一旦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异于常人的天赋,往往会倾全家之力在孩子的教育培养上。比如辽宁神童张炘炀,父母原本都是普通职工,在孩子10岁考上大学以后,母亲换了一份在河北廊坊的工作,父亲辞去工作在天津全程陪同他上学。这也致使他除了学习之外没有任何生活技能,读到硕士时仍然与社会毫无接触,心智像一个孩子一般。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天才陨落的背后也暗含着大家对于“成功”的定义仍然是狭窄的。大多数人认为的“成功”,往往局限于获奖或是赚大钱。然而在世俗意义的成功之外,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有时也很难定义,那些选择出家或是回归普通人生活的神童们,是不是获得了自己心中想要的那份成功。
中国古代公认的3大神童,都是谁?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在现代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上都会付出很多金钱与精力。然而有那么一些孩子从小就与常人不同,有着极其优异的天赋。他们学东西很快甚至有的一点就通,这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也被称之为神童。在史书记载中,我国所出现的神童有很多然而真正被世人所认可的神童却很少。其中有三大神童,他们从小就展示了超群的智力。然而天妒英才,这三大神童却没有一个能活过成年。
7岁神童项橐
第1位就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神童项橐,他在7岁的时候就展示出了超群的智力,他的出名与我国著名思想大家孔子有关。有一次孔子率领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向各地学子宣讲他的儒家思想。
在经过鲁国一座小城时,有一群孩子在路中间玩耍,堵住了去路。孔子的弟子就上前要那些孩子离开。其他小孩见状都纷纷躲在了路旁,然而有一个小孩却始终站在原地,那个小孩就是项橐。孔子的弟子就连忙让项橐离开,项橐纹丝不动说道:城池在这里,你们的车马怎么可以通过呢?
孔子的弟子听了之后一时愣住了,不知该如何回答。坐在车上的孔子听了之后就走了出来询问项橐:哦~城池在哪呢,我怎么没看到?项橐回答道:城池就在我旁边呀,你们看不到吗?孔子走近一看,才发现地上有用石头与瓦片堆积起来的不知名物体。
孔子问道:你们拿瓦片和石子放在路中间造城池?项橐点点头。孔子一时觉得十分有兴趣于是便询问道:你们造城池是用来干嘛的呢?项橐:当然是用来做游戏的呀。孔子这时便觉得十分奇怪,问道:既然你们的这个城池是用来做游戏的,并不是真的城池,那为什么看到车子来了不能让城池让开呢。
项橐反问孔子:我们所建的城池很高,而且如今城门都关了,你们要怎么过去呢?孔子说:如果我能过去呢?项橐:如果你要过去,那是你的车马躲着我的城池而过,还是我的城池要躲着你的车马呢?
三问难道孔子
两人对话了那么久,孔子这才明白这孩子的辩论能力十分之高。根本就无法与之比较,只好无奈地奔赴马车绕过项橐所见的城池而过。孔子也发现这孩子不简单于是就向项橐询问名字和年岁,这才知道这个孩子原来叫项橐,今年7岁。
项橐回答了孔子之后,便反问他的姓名。孔子回答道:我是鲁国孔丘。项橐虽然年纪很小,但当时孔子的名字已经在各个国家之间流传甚广,所以他早已知道孔子的大名,只不过并没有见过他。
当他知道自己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孔子时,便向他询问了三个问题。“都说天地人为三才,那夫子你是否知道天有多少星辰,地又有多少五谷,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人有多少眉毛呢?”孔子听完之后,仔细思量了一下,却发现脑子一片空白,只好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项橐回答到“天有一夜星辰,地上有一茬五谷,而人嘛自然只有黑白两个眉毛啊。”接下来项橐又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孔子都回答不正确。这一连串的问题也让孔子不由地感慨到“真是后生可畏呀,我要拜你为师”。就这样,孔子要把一个7岁小孩为师的故事迅速在各国间传开。各国诸侯也纷纷动起了心思他们都想将项橐收为己用,在各国争夺过程中,年仅十岁的项橐被武士刺死。或许太过耀眼的光芒才最终导致项羽死于非命。
天才少年丞相甘罗
第2位是战国末期的甘罗,甘罗是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的孙子。他自幼便聪明伶俐,在他五六岁的时候,就升得秦国丞相吕不韦的赏识,并且将他收为门下弟子。在他12岁那一年,吕不韦想要攻打赵国想要扩张秦国的领土。
但是他却没有想到一个好办法,整日闷闷不乐。甘罗看到了之后就询问原因,然而吕不韦却认为他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并没有想跟他说这件事情。甘罗并没有放弃,而是说到:您不说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怎么能够为你效忠呢?
吕不韦也没多想,就算是将自己的烦恼告诉了甘罗,甘罗听了之后,便直言要请愿去劝说张唐一起攻打赵国。吕不韦听了之后却觉得这孩子就是在说大话,便训斥了他。甘罗就对吕不韦说道:项橐7岁的时候都能当孔子的老师,12岁的我难道就不可能成功劝说他吗?
吕不韦线下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让甘罗去试一试。甘罗见到张唐之后便用了白起的死警告张唐。张唐心生害怕便听从了甘罗的意见。秦始皇也了解了甘罗的机智聪明之后,便派他出使赵国。甘罗前往赵国之后,凭借机智诡辩,成功从赵国手上获得了11座城池。
甘罗回到秦国之后,秦始皇看他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11座城池心中十分高兴,便封他为上卿也就相当于丞相之职。甘罗也成为我国历史上年纪最小的丞相。或许天妒英才,同年正在升起的星星便陨落了。他的死或许是有人暗中破坏,史书对此并没有任何记载。
曹冲称象
第3个便是曹操的儿子曹冲,自幼他便十分聪慧,敏于观察。从历史记载中在他五六岁的时候,他的智力和心思已经达到了一个成年人的水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众所周知的“曹冲称象”这个典故。
在众人都没有办法称孙权送来的那一头大象时。曹冲却建议将象放在大船上,并在船的水痕处记下记号再用其他物品放在船上等船沉到与大象一样的位置时,就可知道像的重量了。不仅仅是这个典故,他还用自己的机智救下了库吏。
当时曹操的马鞍放在仓库中被老鼠咬了,管理仓库的库吏自知难逃一死便想着去自首。曹冲知道之后,让他三天之后再去自首。而在这一期间曹冲用刀将自己的衣服割破,还装出一副十分难过的样子,曹操看到之后就询问他为何难过,他说世间都说,衣服被老鼠咬之后是很不吉利的事情,所以他很难过。
曹操就安慰他,这只是民间传言,瞎说的不可信。第二天库吏就将马鞍被老鼠咬的事情汇报给了曹操。曹操一点都没有责备库吏,反而说道我儿子衣服就放在身边,还能被老鼠咬,更何况是放在仓库的马鞍呢?
曹操对曹冲这个聪明机智的儿子十分喜爱,并且有想让他继承大统的打算,然而在曹冲13岁的时候却得了重病,最终病死。曹操还为此痛哭流涕,深感是自己的不幸。这三个神童还未成年就离开人世,难道真的是天妒英才吗?或许在那战乱的年代,作为神童的他们威胁到了许多人的地位,才受到迫害,最终离开人世。
中国有没有让人震惊的天才少年?
这段时间,有很多二十多岁成大学博导的新闻,比如28岁女博士李琳获聘大学教授博导,90后博士刘惠颖获聘中南大学社会学系特聘教授。但是如果要说起来,最轰动的还要属多年前的刘路了,直接被学校允许提前毕业,直接硕博连读,22岁破格成为中南大学教授级研究员,这个纪录至今还没有谁打破。
中学“学渣”,大三却仅用2月证明西塔潘猜想
1989年,刘路出生于大连,父亲在国有企业后勤部门工作,母亲是一家企业的工程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他对理工科尤其是数学的热爱。
刘路的中学成绩并不算很好,只能算一般,甚至有时候在老师眼里是标准的”学渣“。
因为整个年级600多人,刘路考过500多名,他热爱学习,但是刘路觉得为考试做过多的准备没什么太大的意义,所以刘路并不会不会为考试刻意去做特别的准备,所以考试成绩随机性很大,他最好的时候是高中开学第一次考试,考过30几名,越考到最后,越觉得有些厌烦,所以就越考越差。。
我中考的时候那次排名在我们高中都是500多名,后来就是,考试的话,后来因为考试次数越来越多,然后可能就,可能是有些厌烦,对这个,然后考试的名次是越来越靠后的。
。。。
我个人觉得我学习是刻苦,但是要看哪方面,为考试做准备是一方面,学习又是另一回事儿,我觉得为考试做过多的准备没什么太大的意义,所以我通常情况下,我不会为考试刻意去做特别的准备。——刘路
刘路一直以来对于数学十分专注,刘路念小学时曾学过奥数,学得不算太好,但他至今认为“奥数不是个坏东西,至少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在初中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自学数论了。他在数学上一直以来都具有创新性的思维,思路敏捷而独特,解题步骤和思考方式往往出人意料。
2008年,刘路参加高考,这次发挥却非常不错,成功考取了中南大学,热爱数学的他选择了应用数学专业这个专业,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在父母的眼里,学数学的话不太好找工作,再一个如果学纯数学应该是成绩比较好的才适合学数学,父母觉得成绩一般的刘路不适合学这个,没有数学家的天赋。
在大学的刘路一开始也并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除了因为想要出国留学而英语成绩突出之外,其他成绩在学院都一般般。
2010年,刘路还是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这一年的8月,他开始自学反推数学。通俗地说,反推数学是数理逻辑的一个小分支,通常数学大致是从公理到定理的研究,而反推数学则恰好相反,是从定理到公理的研究。
这个时候,刘路接触到了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这是属于组合数学中的一个定理,,拉姆齐(Ramsey)定理是要解决以下的问题:要找这样一个最小的数n,使得n个人中必定有k个人相识或l个人互不相识。这是在拉姆齐在论文On
a Problem in Formal Logic(《形式逻辑上的一个问题》提出的。
那西塔潘猜想就涉及到反推数学,在反推数学中,
研究的其实是二阶算术的五大系统(RCA0, WKL0, ACA0, ATR0,和Π11-CA0)以及它们的强度 关系,从 1970
年代创立以来,直到 2000 年,反推数学的主要结果都是把数学定理归类到五大系统中去。
二阶算术是刻画自然数理论的二阶形式理论。这里还涉及到另外一个定理,叫柯尼希定理,这是一个与质心系下能量有关的定理。其文字表述是:质点系的总动能等于质心的动能,加上各质点相对于质心平动坐标系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那么,其中RCA
0 , WKL 0 , ACA 0 这些都属于二阶算术的子系统,那么WKL 0 是基本系统 RCA 0 添加弱柯尼希定理的系统,而 RCA 0
添加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系统被称为 RT? 2。经过若干数学家的研究,他们发现了一些子系统间存在强弱的比较关系:和 RT? 2 形式接近的
RT? 2 比 ACA 0 要强(其实一样),而 RT? 2 则不比 ACA 0 强等等
而著名数学家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在一篇论文《On
the Strength of Ramsey’s Theorem》中发现WKL_0并不强于 RT? 2 ,于是他猜测可能 RT? 2 要强于
WKL 0 。这就诞生理著名的西塔潘猜想,它在反推数学上还有计算理论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个定理诞生十几年,一直没有人证实。
刘路在接触到西塔潘猜想之后,整整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研究,当时他还在做别的题目,这些题目也都和西塔潘猜想有千丝万缕的关系。2010年10月的一天,才刚刚大二的刘路突然想到,利用之前用到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就可以证明西塔潘猜想。然后他花了一周的时间写论文,然后用了非常长的时间去修改论文。
刘路对国际数学界十几年来悬而未决的“西塔潘猜想”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将证明过程用英文写出来后,投给了美国芝加哥大学主办的《符号逻辑期刊》。
2011年,刘路的论文在杂志上登载,该杂志的主编在向刘路表示祝贺的同时,也邀请他于当年9月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参加数理逻辑学术会议并做专题报告,刘路也成为这次会议上惟一一名来自亚洲高校的参与者。
「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的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最终被你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你的证明如此漂亮,请接受我对你研究成果的祝贺!」
大二花费2个月证明世界性数学难题,大三论文研究成功发表,这就是刘路。
著名数学家收为学生,三大院士致信中央
刘路破解了世界性难题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国内,2011年7月初,著名数学家、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侯振挺教授专程拜访南京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数理逻辑专家丁德成教授,与他探讨一些数学问题。丁教授很兴奋地告诉侯教授,“你们中南大学出了个好学生,他叫刘嘉忆!”(刘路投稿的时候用的刘嘉忆的名字)之后介绍了这个学生在数理逻辑领域的研究成果。
侯教授听后,立即打电话和学院了解了刘路的情况,他第二天从外地赶回长沙,当晚就请刘路吃饭,考查了刘路的学术水平后,他连夜给中国科学院李邦河、丁夏畦、林群3位院士介绍了刘路的情况,请3位院士分别致信教育部,申请破格录取刘路为硕博连读生。
李邦河在微分拓扑、低维拓扑、偏微分方程、广义函数、非标准分析以及代数几何和代数机械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或重大突破。丁夏畦则长期以来从事偏微分方程和函数空间等方面的研究,林群主要从事计算数学、有限元分析研究,是提出积分方程超收敛的作者之一。
他们三个都是全国著名的数学家,在听完了侯振挺的介绍之后,得知中国数学界出了这样一个少年天才,也特别高兴,立马致信教育部,让刘路提前毕业,破格录取刘路为硕博连读生。并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立即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对其学术方面的培养。
因此中南大学决定让他提前大学毕业,并立即录取为硕、博连读的研究生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中南大学还奖励了刘路100万元,其中50万元用于改善科研条件,50万元用于改善生活条件。
刘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被记者问及钱怎么花,刘路脱口而出买房子,在当时被网友抨击,刘路被利欲消磨了数学的大脑,但刘路的想法很简单,只因为计算过个人所得税,发现买房子是缴税最少、最划算的。
而侯振挺教授也千方百计为他创造条件,鼓励他参加有代表性的学术会议,并立即收他为博士生,共同探讨学术问题。
而当记者问及刘路是如何破解西塔潘猜想时候,刘路表示:
我做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是说看着这个问题,我就是想要解决它,我当时完全没有注意这个问题,而是在想别的一些问题,再想别的问题的时候,然后发现了一些方法,然后后来才,然后又突然发现自己发明了这个方法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其它的猜想,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当然别的专家,肯定做研究的时候也是做,它不可能说十几年,或者是整整几年都一直盯着这个问题,他可能也是一会儿换这个、一会儿换那个问题,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像这样的问题没有人会去,很少有人会专门盯着这个问题去做。
。。。
这个我觉得真的没有什么,真的说不出来这个为什么,那为什么,为什么JK罗琳就写出《哈利波特》,这个怎么说呢,真的没法去说。
2012年,刘路被破格聘请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创造了中国最年轻教授的纪录。
数学家在工作的时候都是靠直觉的,它表面上看那些东西都是很枯燥、很冗长,但是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很快就会完成,他们的头脑中都是形成了一些东西的时候,并不是严谨的,一步一步的,都是靠一些直觉,都是靠不严格的直觉去进行推理的。
——刘路对数学家的理解,他不认同学习数学就需要严谨这样的言论。
重新出发,选择全新的挑战领域
刘路在破解了西塔潘猜想之后,并没有执着在数理逻辑领域探索,他将数据挖掘作为了自己新的目标,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算法搜索隐藏于其中信息的过程。数据挖掘通常与计算机科学有关,并通过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依靠过去的经验法则)和模式识别等诸多方法来实现上述目标。
其实继续沿着数理逻辑这条路走下去对于刘路来说,是最佳选择,因为他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成绩,在这个领域他会更加轻松。刘路认为,数理逻辑是纯数学,在实际应用当中没有什么应用,以前虽然对计算机的发展曾经一度起到过很大的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也不是特别的突出。
刘路和自己导师
刘路自己也想趁年轻多学点知识也好,再学一些别的领域的知识,在各个领域里面都去尝试一下,而不是一直地去做数理逻辑方面的研究,正如他一开始选择学习纯数学一样。
刘路讲解自己解答西塔潘猜想的思路
即便我在这个领域奋斗了一生,也没有做出我想要做到的那种成果的话,我会比较奥恼,但是我不会后悔我这样的选择,是,我不会后悔这样的选择。 因为我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主要的。
刘路是一个很沉下心的一个人,并没有被声誉束缚,热爱逻辑、追求程序的理科生特点,在刘路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他介绍蛙泳技巧时,会来一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解释交通事故时,一般人说“行驶中的车子”,他习惯说“运动中的车子”;有人起兴问他,如果可以,想拥有《哈利波特》中的哪项魔法?他不肯回答,执意要先定一个框架,“一般解答数学题都需要一个框架……”
2014年,刘路的全新论文《避免计算——闭集上的所有成员》在国际数学权威杂志《美国数学学会会刊》发表。这篇论文成为了刘路回击网友指责他是「学术骗子」,抨击他被功名所腐蚀或压垮的最强利器。
该杂志评审认为,作者“发明了一个全新的技术……是计算理论和相关领域近年来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从数理逻辑跨界到计算机,刘路在短短2年的时间里依然取得了突破,刘路一直在他人生的路上创造着属于他的奇迹。
一个人拥有爱好是最重要的,刘路一直以来都坚定自己数学的梦想,这是他成功的最重要原因,而身为父母,学会培养孩子自主、自律学习的习惯,同时也积极引导孩子拥有自己的目标与爱好,并且尊重鼓励孩子的爱好。
刘路的父母虽然反对刘路学习数学,却没有强加干涉,这就给了刘路自由选择人生机会。
很多人即使缺少攀登珠穆朗玛峰顶的天赋,但他们也会创造属于他的奇迹,关键是看家长懂不懂得去尊重且鼓励孩子的爱好。
有些时候,对于目标和爱好的执着追求,而不计较结果,反而会取得更多的收获:
刘路会在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上长时间钻研、思考,不追求分数甚至结果。而更多孩子则总是急着做出结果来,不会做的就去翻标准答案,而不是自己独立思考。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神童?
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不缺天才少年的故事,更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这些神童们从小天资聪颖,或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诗词歌画样样精通,或从小出类拔萃,引来人们的侧目。其中在历史上众多神童中我最熟悉的有甘罗和曹冲。
甘罗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神童丞相。甘罗是名门之后,自幼聪明过人,能言善辩,在十二岁的时候甘罗便拜进入丞相吕不韦门下。当时秦国想要和燕国联手进攻赵国,所以但张唐万分推搪不出使燕国,但被年仅十二岁的甘罗用三言两语劝服了张唐乖乖出使燕国。后来甘罗自告奋勇要出使赵国,并用巧计帮秦国不费力气地拿到了赵国的五座城池,甘罗也因此被秦王赏封为上卿,并且得到以前祖父的封地,由于战国时期上卿和丞相官职差不多,所以甘罗的事迹也被流传为十二岁为丞相。
曹冲是三国时期名气最大的神童。曹冲是曹操的儿子,从小聪慧敏捷,心地仁爱,五岁不到就达到了成人的才智水平。当时曹操想知道孙权所送的大象的重量,但大臣们都想不到办法,曹冲提出用船来称重量的方法,使得大象的重量得到解决,这也是后人所熟知的曹冲称象的典故。后来有一次曹操的鞋子被老鼠咬破了,当时因为魏国的刑法严厉,所以仓史非常害怕会受到刑罚,曹冲便拿小刀戳破自己的衣服装作被老鼠咬坏的样子,然后跑去和曹操说民间有着衣服被老鼠咬了就会倒霉的传言,曹操便安慰他说这是个假的传言,后来仓史上报老鼠咬坏鞋子的事情,曹操顿时明白曹冲的用意便没有追究下去。
最后,其实除了甘罗和曹冲之外我国历史上还有很多著名的神童,例如七岁便能作诗的骆宾王、七岁就被孔子拜为师的项橐和九岁就能辨别琴声的蔡文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