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条令条例谁有这内容?发上来看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消防工作,保障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消防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公安消防机构依法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实行消防监督。
铁路、民航、港口、森林的消防监督工作,由公安消防机构按职责范围分工负责。
第四条 维护公共消防安全,积极预防和扑救火灾,保护消防设施,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尽的义务。
第五条 每年11月9日,为全省消防日。
第二章 火灾预防与扑救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贯彻实施消防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城乡消防规划、城市公共消防设施;保障消防经费;协调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领导特大火灾的扑救和查处。 第七条 法人或其他组织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
实行经济承包(租赁)的企业应将消防工作作为承包(租赁)合同的必要条款。承包人、租赁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 居(村)民委员会应制定防火制度,落实防火措施,开展防火宣传,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第九条 大众传播媒体和有关部门应开展消防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的宣传,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中、小学应普及消防常识。
第十条 城市消防规划由公安消防机构会同规划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人民政府审查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有公安消防机构参加。
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和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讯等公共消防设施,应与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开发区、保税区、工业区、科技园区和城市住宅小区以及大型集贸市场的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
村镇应将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和消防通讯等纳入规划建设。
第十一条 建筑工程的建设、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和技术规范。
建设、设计单位应当严格履行建筑设计防火自审职责。
第十二条 建筑物由两个以上用户使用的,应由产权人和使用人共同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或委托物业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第十三条 高层、地下建筑必须严格按照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和自救避难设施。
第十四条 消防车通道、安全疏散楼梯、走道和出口必须保持畅通,并按规定设置标志、安全疏散指示和火灾事故应急照明。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防火间距、安全疏散通道。
第十五条 安装防盗设施,必须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除安装公用防盗设施外,禁止在公用楼梯及走道上设置栅栏。
第十六条 公安消防队灭火演练时,有关单位应予协助。
第十七条 火场扑救工作,由公安消防机构统一组织和指挥。火场总指挥员在紧急情况下根据需要有权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一)拆除毗邻的建筑物;
(二)调用交通运输、供水、供电、通讯、环境卫生、医疗救护等部门的力量;
(三)划定警戒区,疏散警戒区内的人员、物资,限制人员和交通工具进入;
(四)组织保护火灾现场;
(五)为灭火救灾采取的其他紧急措施。
第十八条 火灾扑救后,公安消防机构应及时调查火灾原因、核实火灾损失。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如实提供情况,给予协助。
未经公安消防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清理火灾现场。
第三章 消防组织与经费
第十九条 城市消防站应当按照接到报警后消防车能在五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沿的原则设立,不符合的应当有计划地调整。
第二十条 火灾危险性大或公安消防队(站)责任区保护范围外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乡镇企业集中、集贸发达、易燃建筑密集的乡(镇),应分别建立专职消防队。
开发区、保税区、工业区、科技园区应根据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
专职消防队的建立由地(市)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并报省公安消防机构备案;撤销须经省公安消防机构批准。
第二十一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群众义务消防组织;有条件的应配备专职防火员,负责本单位、本辖区的消防安全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可设立防火办公室,聘请专(兼)职防火员,负责消防安全的日常工作。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公安消防业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
第二十三条 城市建筑工程基础上可适当征收城市公共消防设施配套费用,用于改善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和公安消防队灭火装备。具体征收办法由省物委、省财政厅制定。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鼓励民间依法建立消防基金会,接受资助和捐赠,用于改善消防条件,奖励消防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救助在消防训练和扑救火灾中伤亡的专职消防队员、义务消防员和有关人员。
第四章 消防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五条 公安消防监督员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出示证件,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公安消防监督员应予保密。
第二十六条 公安消防机构发现违反消防安全管理的行为,应及时发出《消防监督检查意见通知书》,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对发现重大火险隐患的,应在5日内发出《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立即整改;在紧急情况下,有权责令危险部位立即停产、停业整改,并发出《停产停业整改通知书》。停产停业对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应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七条 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公安消防机构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整改,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告公安消防机构。公安消防机构应于整改期限届满时进行复查验收,并在5日内发出《复查验收意见书》。
确需延期整改或提出变通防范措施的,应在规定期限内报公安消防机构。公安消防机构应在接到书面报告5日内作出答复。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将建筑工程项目的防火设计,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
公安消防机构对报送的防火设计图纸等资料,重点工程应在20日内、一般工程应在10日内发出《建筑设计防火审核意见书》,必要时经省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可延长10日。
建设、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批准的图纸施工;确需更改的,应报原审核机构同意。
改变建筑物原使用功能,应由产权人或使用人将其防火安全条件报公安消防机构重新审核。
第二十九条 建筑工程设计防火审核实行分级管理。
省、地(市)公安消防机构分别负责高度超过80米、24米的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防火审核。
第三十条 建筑工程竣工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应通知公安消防机构参加工程竣工验收,消防验收不合格投入使用的,公告示警。
第三十一条 施工单位安装、维修火灾报警、固定灭火、防排烟等自动消防系统工程,或专门从事公共建筑内装修工程设计、施工的,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其资质等级由省公安消防机构会同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审定。
自动消防系统工程的安装、维修人员和固定消防设施检验维修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第三十二条 火灾报警系统、固定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施应当定期清点、检测、调试和维护。
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不得停用火灾报警系统、固定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
避雷装置应当定期检测。
第三十三条 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和销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和个人,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审核、审批手续。
第三十四条 生产、经营、使用的消防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消防技术标准。
生产、维修消防产品(含生产建筑防火材料)必须取得省级以上公安消防机构核发的许可证。
使用进口的消防产品或者引进与生产设备配套的消防产品,应将有关资料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同意,并经省级以上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公安消防机构及消防监督人员可以对生产、经营、使用的消防产品进行监督检查,但不得利用职权为用户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或品牌。
第三十五条 公共娱乐场所必须严格执行消防安全有关规定,履行消防安全申报手续。
第三十六条 停水、停电,道路建设影响消防车通道和切断通讯线路的,有关部门应事先告知公安消防机构。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拆除消火栓、消防水池等公共消防设施。确需拆除的,应征得公安消防机构同意,并负责修复或修建相应的消防供水设施。
第三十七条 乡(镇)公安派出所负责辖区内的消防监督工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消防安全管理的行为,由公安消防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予以处罚。
对违反消防安全管理的个人,除按本条例给予行政处罚外,还可以建议有关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一)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
(二)擅自清理或伪造火灾现场,隐匿灾情的;
(三)从事涉及消防安全的特种作业人员,未经消防安全培训合格上岗,或违反安全规程操作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有关责任人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或吊销有关证件:
(一)堵塞公共建筑(场所)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或未按规定设置火灾事故应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的;
(二)违反仓储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储存物资的;
(三)违反古建筑用电、用火安全管理规定的;
(四)违反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
(五)损坏、拆除、停用或不按规定安装、配置消防设施、器材的;
(六)利用高层、地下建筑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不符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
(七)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生产、经营、储存、运输、销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
(八)不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安装、维修自动消防系统工程或从事公共建筑内装修工程设计、施工;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安装、维修自动消防系统工程或设计、施工公共建筑内装修工程不符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有关责任人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可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
(一)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未按消防技术规范进行设计的;
(二)建筑工程防火设计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交付施工,或擅自更改工程防火设计增加火灾危险的;
(三)工程竣工,未经消防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使用的;
(四)擅自改变建筑物原使用功能,增加火灾危险的。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生产、维修,没收非法产品和违法所得,可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生产、维修消防产品未经省公安消防机构许可的;
(二)引进或使用进口消防产品未经审核的。
对不按消防产品技术标准生产、维修或者经营质量不合格消防产品,情节严重的,撤销对生产、维修消防产品的许可,并及时通知技术监督部门依法查处。
第四十三条 有本条例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所列违法行为的,经公安消防机构处罚后,当事人仍不改正的,公安消防机构可采取查封、扣押、拆除等强制措施,没收直接妨害消防安全的物品。
第四十四条 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经公安消防机构通知仍不整改导致火灾的,对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处火灾直接经济损失额1%--5%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负有领导责任的有关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对公安消防机构依照本条例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六条 公安消防监督人员应忠于职守、廉洁自律,严明执法。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公务活动中接受当事人的请客送礼的;
(二)利用职便为用户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或品牌,或指定工程队的;
(三)包庇火灾事故责任者或借机打击报复的;
(四)不履行消防监督职责,失职、渎职的;
(五)敲诈勒索或索贿、受贿的。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公安消防监督人员的违法行为,可向上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举报。上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应在接到举报之日起20日内向举报人作出答复
论当今世界航天技术发展趋势
据相关统计,截至2004年12月26日,世界上进行了数十次成功的航天发射。尽管受到2003年一些事故的影响,但2004年仍是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一年。虽然欧洲的“猎兔犬2号”登陆器于2003年年底在登陆火星时失踪,日本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也最终宣布失败,但伴随着2004年年初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在火星上的成功着陆,以及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相继推出了各自新的航天发展计划,人类对深空的探测再次掀起了热潮,深空控测技术将会得到长足发展。至于国际空间站、各种用途卫星、地球轨道探测器等航天领域的技术发展则喜忧参半,一方面各种卫星技术仍是航天领域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由于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给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与维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外,美国宣布不再对“哈勃”天文望远镜进行维修,也为地球轨道探测器的发展带了一定的影响。
一、深空探测备受关注
2004年是世界深空探测收获颇丰的一年,除年初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相继登陆火星令人振奋外,其他的一些深空探测计划也获得了很大的进展。2004年1月,飞行已久的美国“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与“怀尔德2号”彗星交会,并在离彗核很近的距离用密度极低的氧化硅气溶胶首次获取彗核物质,现正在返回地球的途中,将实现人类首次把除地球的卫星——月球以外的样本送回地球。2004年3月2日,欧空局发射了其第一个彗星探测器“罗塞塔”,该探测器将于10年后进入“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轨道,并向该彗星释放着陆器,这在人类航天史上也是前所未有。2004年7月1日,世界首个土星专用探测器“卡西尼”终于在飞行了7年后进入了土星轨道,目前已发回了许多宝贵土星图像,并在12月25日成功向“土卫六”表面释放“惠更斯”着陆器。2004年8月3日,因天气原因推迟发射的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成功升空,按计划该探测器将于2011年3月进入环水星轨道。2004年11月15日,欧洲的“智慧1号”月球探测器经过13个月飞行也进入了绕月轨道,从而实现了世界首个联合使用太阳能电池推进系统和月球引力的空间探测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此外,2004年世界上几个主要的航天大国还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深空探测计划,进一步将深空探测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一) 美国新航天计划目标宏大
2004年1月14号,美国总统布什在首都华盛顿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总部发表讲话,宣布美国未来的宏大航天发展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2008年前发射无人探测器到月球;2010年前完成国际空间站,届时服役了30年的航天飞机也将退役;2014年前用名为“机组探测飞行器(CEV)”的新型载人飞行器进行载人航天飞行;2020年前重返月球并建立月球基地,以支持载人火星探索。据估算,实现登上火星的目标,至少需要花费5000亿~6000亿美元,而据美国预算与政策研究中心的执行总监罗伯特.格林斯坦表示,布什的登月和登陆火星计划成本可能高达10 000亿美元。
(二) 欧洲“曙光”计划不甘示弱
2004年1月13日,虽然“猎兔犬2号”火星登陆器至今下落不明,但是欧洲空间局(欧空局)仍宣布推出了名为“曙光”的征服太空计划,该计划拟在2024年首先登陆月球,之后将于2030年造访火星。该计划第一阶段(2005~2009年)的预算经费高达9亿欧元。按照“曙光”计划,欧空局将有能力在2010年让其自行研制的探测器漫步火星。目前,欧空局已经就“曙光”计划的第一阶段和工业界达成了合作协议。欧空局计划于2007年发射一颗小型卫星,以测试如何才能将火星探测器连同火星土壤标本一起顺利收回地球,然后在2011~2014年间真正实现将火星岩石标本带回地球的目标。
(三) 中国“探月工程”计划秩然有序
2004年2月25日,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宣布我国绕月探测工程从即日起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4~2006年,将研制和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该卫星将绕月飞行,并将收集的探测数据传回地面。第二阶段为2007~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第三阶段为2011~2020年,目标是月球表面巡视探测与采样返回。该阶段将分两期完成,前期(2011~2015年)主要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后期(2015年后)主要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并将采集的样本送回地球,同时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打下基础。其中,第一阶段工程将投入14亿元人民币,第一颗名为“嫦娥一号”的卫星已于2004年完成样机设计,计划于2006年发射升空。
此外,在努力实现月球探测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我国还将积极开展火星及其他行星探测器的可行性和方案论证,并参与国际合作,以在深空探测方面有更大的进展。
(四) 俄罗斯深空探测计划欲重振雄风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2004年10月上旬表示,俄罗斯计划在2009年向火星卫星“福布斯”(火卫一)发射无人探测器“福布斯-土壤”,以探测火星的土壤成分。据俄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总裁普奇哈泽介绍,目前该联合体已设计出“福布斯-土壤”无人探测器草图并已开始进行相关试验。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俄罗斯航天局副局长尼古拉.莫伊瑟夫在2004年11月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将在2020~2025年期间在月球上建立首座自动化基地。为配合有关计划的实施,俄罗斯目前正在加紧研制新一代宇宙飞船“三桅帆船”和载人轨道平台。预计第一艘“三桅帆船”型宇宙飞船将在2012年发射升空。
(五) 印度无人探月计划开始启动
2004年9月11日,印度一位官方发言人表示,印度内阁已批准印度在2008年以前进行无人月球探测计划。印度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名为“Chandrayaan-I”,计划于2008年由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将其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随后将由一个双推进剂系统把它从转移轨道送入月球轨道。据估计,印度的第一个无人月球探测计划约需8300万美元。
(六) 日本深空探测计划举步为艰
2003年日本的深空探测计划受到了很大的挫折,2003年12月该国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因故障失去了进入预定轨道的最后机会。月球探测方面,日本原计划于2004年8月发射的“月亮A号”探测器因技术和资金困难而变更了发射日期,新日期至今仍未确定。2004年8月11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向文部科学省宇宙开发委员会报告说,预定2006年发射月球探测卫星“月神A号”计划也难以实施,卫星3年内升空可能性不大,而且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也可能中止该计划。此外,2003年日本航天局还准备实施另外一颗月球探测器“月神2号”的试验计划,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财政支持也被迫取消。
虽然存在种种困难,日本研究人员仍计划研制能探测火星大气的小型卫星,并将其装入俄罗斯计划于2009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中,共同对火星进行考察。
二、世界卫星技术稳步发展
截至2004年12月26号已经完成的航天发射中,世界各地共将50多颗通信、军事、地球轨道探测等类型的卫星送至太空。其中航天大国美国发射次数和卫星数量最多,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紧随其后。从2004年世界卫星事业的发展情况看,商用通信卫星仍是重点,随着世界对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互联网等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通信卫星发射也呈增长之势。在军事卫星方面,由于世界反恐形势日益紧张,以及应对可能发生的地区冲突,世界各大国都在加强其空间军事力量,各种军用卫星技术的研究也成为了重点。其中,美国在进一步完善了其GPS系统的同时,增加了导弹告警和其他秘密侦察卫星。俄罗斯也在改进其“格洛纳斯”系统的同时,不断加强其卫星侦察能力。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国2004年发射升空的10颗卫星中多数是用于对地观测的科学实验卫星,为世界和平利用卫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民用通信卫星仍是重点
2004年,通信卫星仍占据了民用卫星的主要市场。美国通信公司的AMC10、AMC11、AMC15和AMC16通信卫星,将提供电视、广播、互联网和宽带等服务;由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制造“电星18”、“电星14”和DIRECTV 7S通信卫星,其中前两颗分别为亚太地区、美洲和北大西洋地区提供民用通信服务,而DIRECTV 7S则将为美国提供娱乐节目和本地信道服务。俄罗斯发射了“快船”AM-11和“快船”AM-1两颗民用通信卫星,它们将用于数字电视、电视电话和视频会议等服务。在法国发射升空的加拿大通信卫星公司“阿尼克-F2”通信卫星是迄今为止人类制造和发射的最大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发射了采用等离子推进系统进行轨道位置保持的“国际星10-02”通信卫星。为日本提供商业无线电通信服务的“超级鸟6号”通信卫星和日韩共用的首颗移动广播卫星MBSAT都在美国发射升空。欧洲的W3A通信卫星将为欧洲和非洲用户提供商业通信、互联网及电视转播服务。西班牙的“亚马逊1”通信卫星,它将为南美洲、北美洲以及西班牙在内的欧洲西南部地区用户提供电视广播、电话、VSAT、数据传输、因特网连接等多种通信服务。印度发射了世界上首颗专门用做教育用途的EDUSAT卫星,也是该国发射的最重的一颗卫星,它将为远程教育提供通信服务。
(二) 军事卫星不断加强
2004军事卫星仍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俄罗斯两个航天大国,两国除分别完善其GPS和“格洛纳斯”导航卫星系统外,还发射了多颗秘密军事卫星。美国发射了GPS 2R-11、GPS 2R-12、GPS2R-13 3颗GPS卫星,NRO秘密侦察卫星,以及用于导弹告警的DSP 22卫星。俄罗斯共发射了7颗军用卫星,其中包括3颗“宇宙”系列秘密军用卫星和3颗“格洛纳斯”导航卫星,以及一颗用于俄罗斯军事演习的秘密军事卫星。
军事卫星另一重要领域军用小卫星技术也得到各国的关注。美国国防部相继推出了“微型卫星动能杀伤有效载荷(MKKP)”和“实验卫星系列(XSS)”两个微型卫星计划;由英国国防部和英国国家航天中心共同出资研制的“战术光学卫星”将于2005年上半年发射升空。
(三) “先兆”地球观测卫星成功发射
2004年7月15日,美国最新的地球观测系统(EOS)卫星“先兆”被成功送入700公里高的预定轨道。“先兆”是为NASA建造的第二颗地球观测系统卫星,设计寿命为6年,其主要任务是了研究大气成分,测定污染物的移动和平流层臭氧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卫星与已经发射升空的“陆地”卫星及“水”卫星等一起组成了美国的地球观测系统。
(四) 中国卫星技术蓬勃发展
2004年是中国航天史上创纪录的一年,全年分别在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发射场进行了8次发射,共把10颗卫星送入太空,它们分别为:试验卫星1号、纳星1号、探测2号、第19颗和第20颗返回式卫星、实践6号A和实践6号B、风云2号气象卫星C星、资源2号卫星、试验卫星2号。其中,“探测2号”卫星的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实施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该卫星将与2003年发射的“探测1号”一起,与欧洲空间局“磁层探测计划”的4颗卫星联合布网,将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的6点立体探测。试验卫星1号、2号和纳星1号3颗小卫星的成功发射升空说明中国航天技术在小卫星研制领域又取得新的进展。我国首颗电视直播卫星鑫诺2号的研制工作也进展顺利,并计划于2005年5月发射升空。该卫星将大大促进中国卫星业的发展,并推动国内卫星电视直播产业的形成和发展。2004年10月9日,我国和欧盟正式签署了欧洲民用卫星导航“伽利略”计划的技术合作协议,中国将出资2亿欧元,并承担部分卫星的发射任务,对该系统有20%的拥有权和100%的使用权,这将对我国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004年12月14日,世界最大的小卫星研制试验基地——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北京航天城落成,其设计能力为年产6~8颗卫星,该中心的成立将大大促进我国小卫星及微小卫星技术的发展。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表示,我国卫星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是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分阶段实现对中国周边地区乃至全球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三、国际空间站艰难维护
(一) 俄罗斯成为维护国际空间站的主力
由于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美国的航天飞机停飞,俄罗斯成为唯一能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货物的国家,致使国际空间站的维护产生了一定的困难。2004年,俄罗斯共向国际空间站进行了6次发射,其中“奋进号”飞船向空间站运送了4次货物,“联盟号”飞船进行两次载人飞行,俄罗斯无疑已成为了国际空间站维护的主角。另外,布什于2004年提出2010年完成国际空间站美国承担的建造任务后,美国将退出空间站的项目,这也给国际空间站未来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 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成果显著
由于运力的不足,2004年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克服食物和饮用水短缺等困难,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04年4月30日返回的国际空间站第8次长期考察,该考察组的卡列里和福阿莱在太空轨道上进行了20多项长期实验。为准备未来进行火星载人飞行,他们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了人体模型试验,测试长期火星载人飞行过程中,太空辐射对人体器官的影响等。2004年10月14日,国际空间站第9次长期考察返回,宇航员帕达尔卡和芬克成功地进行了4次太空行走。前两次成功地将4个大型陀螺仪中的一个恢复供电,使重达200吨的国际空间站能够在飞行中保持稳定,并将太阳能电池板对准太阳。第三次是在“曙光号”功能舱外安装由数个激光反射器组成的激光系统。第4次出舱的主要任务则是在“星辰号”服务舱外安装3个天线。此外,他们还在空间站上进行了约40次科学实验,带回了国际空间站内的一些实验数据和材料,其中包括其培育的第二代太空豌豆种子。另外,由焦立中和沙里波夫组成的第十次长期考察团将在空间站工作196天,在此期间他们将进行大量科学试验,其中包括艾滋病疫苗效果观察等。他们将于2005年1月和3月分别进行两次太空行走,并为迎接明年恢复飞行的美国航天飞机再次飞抵国际空间站做准备工作。
四、地球轨道探测器喜忧参半
(一) “哈勃”太空望远镜将终结使命
“哈勃”太空望远镜无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太空观测设备,它经过了4次维修,已在太空服务了14年之久。由于2004年年初美国对其航天计划进行了调整,宣布将不再对“哈勃”天文望远镜进行维修,使得这一为人类天文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望远镜将不得不于2007~2008年间退出历史舞台。这件事引起了世界各方面的争论,无论如何,在新的设备发射升空以前,这一重要探测设备的退役无疑将给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带来一定的损失。
(二) 新型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仍在研制之中
1996年,美国正式开始了将取代“哈勃”的新一代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的研制工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预计造价8.2亿美元,设计寿命为5~10年,它将于2011年8月发射升空。该望远镜将携带一台红外摄像机、一台近红外光谱摄制仪以及一台组合式中红外摄像机与光谱摄制仪,将被发射到距地球150万公里的高空。由于距离地球太远,无法派人进行维修,因而其设计制造要求极高。
(三) “引力探测B”升空引人关注
2004年4月20日,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斯坦福大学联合研制,耗时45年,耗资7亿多美元的“引力探测B”终于被送入预定的太空轨道,抵达预定工作位置后,还需要2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然后开始长达16个月的测量。这次成功发射意味着美国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长达45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引力探测B”是NASA执行的纯研究项目之一,旨在通过测量地球引起的时空弯曲和地球旋转引起的时空扭曲以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该探测器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基本结构,以及更清晰地认识物质世界和相对论间的关系。
(四) “雨燕”伽马射线探测器升空
2004年11月20日,耗资2.5亿美元,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意大利、英国的航天部门联合发起研制的“雨燕”伽马射线探测器经多次推迟后终于成功发射升空。该探测器仅重1470千克,配有三台望远镜,能够在捕捉到伽马风暴后的最短时间内进行暴源和余辉的多波段观测。据称“雨燕”是有史以来旋转速度最快的太空科学探测器,可以完成探究伽马风暴的起源、甄别伽马风暴的类别、研究伽马风暴的演化等任务,从而为揭开宇宙中黑洞形成之迷搜索进一步的证据。
五、2005年深空探测仍是热点
由于2004年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深空探测仍将成为2005年世界航天技术研究的热点。2005年1月8日,日本宣布新的太空计划,其核心内容是在月球表面建立无人太空基地,以及在比月球更远的地方建立“深层空间站”等。1月12日,美国成功发射了“深入撞击号”探测器,该探测器将在几个月的飞行后,于7月4日抵达“坦普尔1号”彗星。届时,它将释放一个小型撞击舱以时速37000公里撞击彗核,同时利用观测舱记录下碰撞的全过程并对飞散出的各种物质进行详细分析。1月14日,欧空局的“惠更斯”着陆器成功登陆“土卫六”,并开始向母船“卡西尼”发送数据。5月12号,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开始执行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的首次飞行任务。8月10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发射旨在寻求火星是否有水的证据的火星侦察探测器。10月26日,欧洲将发射“金星快船”探测器,执行地球近邻金星的无人探测任务。中国也将在2005年下半年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xss可以给屏幕供电吗
可以。
一般是19V的供电烧了,找个技术好的实际修理吧,一般售后只能换主板不会修的,具体那里烧了只能实际找,这个只能说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西南交通大学的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的研究生的专业考什么
西南交通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Ssaaj1vr0gMv9c6MkWjMg
提取码: vy2z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主人那家伙又来电话了+风情女子后面的歌叫什么?(不是it’s ok)
象妈妈为救象宝宝,mbt scarpe outlet,母女双亡
大象母女相拥而亡。
调查死因
母象右颈部被烧焦
主角:母象,30余岁,重3.1吨、体长3.25米、身高2.56米
幼象,约3岁左右,重400公斤、体长1.61米、身高1.25米
地点:勐腊县勐满镇大广村委会中心小学校办橡胶农场附近的公路边
时间:11月29日凌晨4时许
剧情:看到电线杆的固定铁锁还以为可以荡秋千,顽皮的幼象跑过去用鼻子卷着就开始晃荡,却不料高空的10万伏高压线一摇就脱落下来掉在幼象的脖颈上,眼看宝宝触高压电后在火光中被烧得焦臭刺鼻,救犊心切的母象冲过去想要营救,结果母女双双遭电击身亡。
镜头一
现场状况
连电杆钢筋都被熔化
11月29日凌晨4时许,一大一小两头亚洲野象,被村民发现已经死在了勐腊县勐满镇大广村委会中心小学校办橡胶农场附近的公路边。
接报的勐腊县林业局立刻组织森林公安、尚勇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及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于当日早上9点半赶到现场,经过现场勘察,确定两头野象为雌性,初步断定,这两头野象是触及高压电身亡。
死亡现场,幼象的右后腿压在母象脖子上,并且两头野象身下还压着高压电缆,身上都有明显的电击痕迹。除了旁边地上有两个烧出直径宽度20厘米、深30厘米左右的电击熔化的深洞,且有一层厚厚的黑色结晶覆盖外,电线杆上还遗留着烧黑的斑点,烧断的电线高高挂着,就连电杆里筷子粗的钢筋都被高温熔化。而成年母象颈部右边被烧焦,幼象颈部被电线缠绕后,被烧断了1/3,里面还残留着电线,且口吐血沫,右后脚已被烧焦。
镜头二
场景重现
为救女儿 母象赴死
据大广村委会中心小学校办橡胶农场的李某介绍,事发前的27日开始,由10余头野象组成的象群,从保护区边缘的茅草山下来后,在这一带活动了两天。而据多位村民证实,死亡的两头野象正好也在这个象群里面,在两头象死了以后的29日早上,这个象群一路发着骇人的吼叫声,向着临近的河图村后山方向离去。
据当地供电部门负责人介绍,事发当晚这一片区曾经发生过居民大面积停电的事故。但森林公安民警通过现场勘查及走访调查,已排除了盗猎致死的可能。
复原的事情经过为:29日凌晨2时许,一群由10多头野象组成的象群走出尚勇自然保护区,由茅草山顺着勐满镇大广村委会中心小学校办橡胶农场公路边觅食边行进。走在最前面的一头小野象看到固定电杆用的铁锁后,就跑过去想用鼻子卷着“打秋千”,造成水泥电杆摇晃致使三相高压线中间的一相线脱落在幼象脖子上,并造成当场起火,强大的电流和飞溅的火花把幼象的脖子切进了1/3。看到宝宝突遭电击倒地的惨状,救女心切的母象立刻飞身赶去营救。结果在靠近幼象时,被电翻在地的幼象被强电击后,突然抬起的后腿碰到母象的脖子,10万伏的高压电瞬间通过幼象后腿导电击中母象脖颈,母女双双触电身亡。
镜头三
处理结果
悲情野象将被制成标本
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时,这对悲情的野象母女,已被运回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被制成标本将用于科学研究。
根据相关记载,1998年7月15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几位村民在尚勇自然保护区的牛棚山后,发现了8头死亡的野象。该地的林业公安局接到报告后立即组成侦查队前往现场勘察,donne mbt scarpe,经过详细调查,结论是象群死亡系雷击所致。因为从现场看,除一头成年象单置外,其余7头象尸体呈重叠堆置状,旁边的一些树木有明显的遭雷击痕迹,野象身上无遭火器射击的痕迹,象牙无损,同时也没有发现野象因中毒而死亡的迹象。根据野象尸体腐化程度,判断的死亡时间约50天左右。
据西双版纳州森林公安局民警介绍,2004年在勐养自然保护区的景洪市关坪附近,mbt uomo,也曾经发生过野象触电死亡的事故。
首席记者 戴振华 通讯员 张劲松 张国英 摄影报道(春城晚报)
xss手柄有线嘛
没有线,
xbox series手柄通常有下面供电方式,第一种直接插数据线供电(无格外成本),数据线不断电量永远用不完...
XSS攻击通常指的是通过利用网页开发时留下的漏洞,通过巧妙的方法注入恶意指令代码到网页,使用户加载并执行攻击者恶意制造的网页程序。这些恶意网页程序通常是JavaScript,但实际上也可以包括Java、 VBScript、ActiveX、 Flash 或者甚至是普通的HTML。
当今世界航天技术的最新成果有哪些?
(一) 民用通信卫星仍是重点
2004年,通信卫星仍占据了民用卫星的主要市场。美国通信公司的AMC10、AMC11、AMC15和AMC16通信卫星,将提供电视、广播、互联网和宽带等服务;由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制造“电星18”、“电星14”和DIRECTV 7S通信卫星,其中前两颗分别为亚太地区、美洲和北大西洋地区提供民用通信服务,而DIRECTV 7S则将为美国提供娱乐节目和本地信道服务。俄罗斯发射了“快船”AM-11和“快船”AM-1两颗民用通信卫星,它们将用于数字电视、电视电话和视频会议等服务。在法国发射升空的加拿大通信卫星公司“阿尼克-F2”通信卫星是迄今为止人类制造和发射的最大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发射了采用等离子推进系统进行轨道位置保持的“国际星10-02”通信卫星。为日本提供商业无线电通信服务的“超级鸟6号”通信卫星和日韩共用的首颗移动广播卫星MBSAT都在美国发射升空。欧洲的W3A通信卫星将为欧洲和非洲用户提供商业通信、互联网及电视转播服务。西班牙的“亚马逊1”通信卫星,它将为南美洲、北美洲以及西班牙在内的欧洲西南部地区用户提供电视广播、电话、VSAT、数据传输、因特网连接等多种通信服务。印度发射了世界上首颗专门用做教育用途的EDUSAT卫星,也是该国发射的最重的一颗卫星,它将为远程教育提供通信服务。
(二) 军事卫星不断加强
2004军事卫星仍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俄罗斯两个航天大国,两国除分别完善其GPS和“格洛纳斯”导航卫星系统外,还发射了多颗秘密军事卫星。美国发射了GPS 2R-11、GPS 2R-12、GPS2R-13 3颗GPS卫星,NRO秘密侦察卫星,以及用于导弹告警的DSP 22卫星。俄罗斯共发射了7颗军用卫星,其中包括3颗“宇宙”系列秘密军用卫星和3颗“格洛纳斯”导航卫星,以及一颗用于俄罗斯军事演习的秘密军事卫星。
军事卫星另一重要领域军用小卫星技术也得到各国的关注。美国国防部相继推出了“微型卫星动能杀伤有效载荷(MKKP)”和“实验卫星系列(XSS)”两个微型卫星计划;由英国国防部和英国国家航天中心共同出资研制的“战术光学卫星”将于2005年上半年发射升空。
(三) “先兆”地球观测卫星成功发射
2004年7月15日,美国最新的地球观测系统(EOS)卫星“先兆”被成功送入700公里高的预定轨道。“先兆”是为NASA建造的第二颗地球观测系统卫星,设计寿命为6年,其主要任务是了研究大气成分,测定污染物的移动和平流层臭氧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卫星与已经发射升空的“陆地”卫星及“水”卫星等一起组成了美国的地球观测系统。
(四) 中国卫星技术蓬勃发展
2004年是中国航天史上创纪录的一年,全年分别在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发射场进行了8次发射,共把10颗卫星送入太空,它们分别为:试验卫星1号、纳星1号、探测2号、第19颗和第20颗返回式卫星、实践6号A和实践6号B、风云2号气象卫星C星、资源2号卫星、试验卫星2号。其中,“探测2号”卫星的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实施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该卫星将与2003年发射的“探测1号”一起,与欧洲空间局“磁层探测计划”的4颗卫星联合布网,将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的6点立体探测。试验卫星1号、2号和纳星1号3颗小卫星的成功发射升空说明中国航天技术在小卫星研制领域又取得新的进展。我国首颗电视直播卫星鑫诺2号的研制工作也进展顺利,并计划于2005年5月发射升空。该卫星将大大促进中国卫星业的发展,并推动国内卫星电视直播产业的形成和发展。2004年10月9日,我国和欧盟正式签署了欧洲民用卫星导航“伽利略”计划的技术合作协议,中国将出资2亿欧元,并承担部分卫星的发射任务,对该系统有20%的拥有权和100%的使用权,这将对我国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004年12月14日,世界最大的小卫星研制试验基地——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北京航天城落成,其设计能力为年产6~8颗卫星,该中心的成立将大大促进我国小卫星及微小卫星技术的发展。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表示,我国卫星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是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分阶段实现对中国周边地区乃至全球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三、国际空间站艰难维护
(一) 俄罗斯成为维护国际空间站的主力
由于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美国的航天飞机停飞,俄罗斯成为唯一能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和货物的国家,致使国际空间站的维护产生了一定的困难。2004年,俄罗斯共向国际空间站进行了6次发射,其中“奋进号”飞船向空间站运送了4次货物,“联盟号”飞船进行两次载人飞行,俄罗斯无疑已成为了国际空间站维护的主角。另外,布什于2004年提出2010年完成国际空间站美国承担的建造任务后,美国将退出空间站的项目,这也给国际空间站未来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 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成果显著
由于运力的不足,2004年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克服食物和饮用水短缺等困难,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04年4月30日返回的国际空间站第8次长期考察,该考察组的卡列里和福阿莱在太空轨道上进行了20多项长期实验。为准备未来进行火星载人飞行,他们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了人体模型试验,测试长期火星载人飞行过程中,太空辐射对人体器官的影响等。2004年10月14日,国际空间站第9次长期考察返回,宇航员帕达尔卡和芬克成功地进行了4次太空行走。前两次成功地将4个大型陀螺仪中的一个恢复供电,使重达200吨的国际空间站能够在飞行中保持稳定,并将太阳能电池板对准太阳。第三次是在“曙光号”功能舱外安装由数个激光反射器组成的激光系统。第4次出舱的主要任务则是在“星辰号”服务舱外安装3个天线。此外,他们还在空间站上进行了约40次科学实验,带回了国际空间站内的一些实验数据和材料,其中包括其培育的第二代太空豌豆种子。另外,由焦立中和沙里波夫组成的第十次长期考察团将在空间站工作196天,在此期间他们将进行大量科学试验,其中包括艾滋病疫苗效果观察等。他们将于2005年1月和3月分别进行两次太空行走,并为迎接明年恢复飞行的美国航天飞机再次飞抵国际空间站做准备工作。
四、地球轨道探测器喜忧参半
(一) “哈勃”太空望远镜将终结使命
“哈勃”太空望远镜无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太空观测设备,它经过了4次维修,已在太空服务了14年之久。由于2004年年初美国对其航天计划进行了调整,宣布将不再对“哈勃”天文望远镜进行维修,使得这一为人类天文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望远镜将不得不于2007~2008年间退出历史舞台。这件事引起了世界各方面的争论,无论如何,在新的设备发射升空以前,这一重要探测设备的退役无疑将给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带来一定的损失。
(二) 新型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仍在研制之中
1996年,美国正式开始了将取代“哈勃”的新一代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的研制工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预计造价8.2亿美元,设计寿命为5~10年,它将于2011年8月发射升空。该望远镜将携带一台红外摄像机、一台近红外光谱摄制仪以及一台组合式中红外摄像机与光谱摄制仪,将被发射到距地球150万公里的高空。由于距离地球太远,无法派人进行维修,因而其设计制造要求极高。
(三) “引力探测B”升空引人关注
2004年4月20日,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斯坦福大学联合研制,耗时45年,耗资7亿多美元的“引力探测B”终于被送入预定的太空轨道,抵达预定工作位置后,还需要2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然后开始长达16个月的测量。这次成功发射意味着美国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长达45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引力探测B”是NASA执行的纯研究项目之一,旨在通过测量地球引起的时空弯曲和地球旋转引起的时空扭曲以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该探测器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基本结构,以及更清晰地认识物质世界和相对论间的关系。
(四) “雨燕”伽马射线探测器升空
2004年11月20日,耗资2.5亿美元,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意大利、英国的航天部门联合发起研制的“雨燕”伽马射线探测器经多次推迟后终于成功发射升空。该探测器仅重1470千克,配有三台望远镜,能够在捕捉到伽马风暴后的最短时间内进行暴源和余辉的多波段观测。据称“雨燕”是有史以来旋转速度最快的太空科学探测器,可以完成探究伽马风暴的起源、甄别伽马风暴的类别、研究伽马风暴的演化等任务,从而为揭开宇宙中黑洞形成之迷搜索进一步的证据。
五、2005年深空探测仍是热点
由于2004年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深空探测仍将成为2005年世界航天技术研究的热点。2005年1月8日,日本宣布新的太空计划,其核心内容是在月球表面建立无人太空基地,以及在比月球更远的地方建立“深层空间站”等。1月12日,美国成功发射了“深入撞击号”探测器,该探测器将在几个月的飞行后,于7月4日抵达“坦普尔1号”彗星。届时,它将释放一个小型撞击舱以时速37000公里撞击彗核,同时利用观测舱记录下碰撞的全过程并对飞散出的各种物质进行详细分析。1月14日,欧空局的“惠更斯”着陆器成功登陆“土卫六”,并开始向母船“卡西尼”发送数据。5月12号,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开始执行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的首次飞行任务。8月10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发射旨在寻求火星是否有水的证据的火星侦察探测器。10月26日,欧洲将发射“金星快船”探测器,执行地球近邻金星的无人探测任务。中国也将在2005年下半年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xss自带电池吗
最开始会自带两个,这是送的两个普通五号电池,但是后期如果没电了,要自己去换。
XXS应该是xbox series手柄的简写,它的供电方式有四种,一种是数据线充电,一种是普通五号电池,第三种是使用充电五号电池,第四种就是官方的充电套装,但是作为消费者,我们一般购买的都是电池供电那一款。
店家一般会给你送两个普通电池,电池电量高时,手柄震动和稳定强,但是到后期,随着电量减少到很低,震动可能会变弱或消失,会出现偶尔断连或者延迟变大的情况。
建议囤一堆电池,随时更换。